75岁老太演绎当代月老传奇
读着来自天南海北的求偶信件。姚玉英老人喜上眉梢。 毛静 摄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恋成就了一些年轻人美好的一生。然而“媒婆”这一社会角色在短期内无法也不可能淡出历史舞台,在全国各地还是很多青年男女步入婚姻殿堂的必经之路。姚玉英这个被喻为现代“月老”的农村老太太,用她的一生成就了800多对幸福的因缘。在她五十年的“说媒”过程中从没有收过一份礼,她用自己毕生精力演绎了她的传奇人生。
包办婚姻让她尝尽辛酸
今年75岁的姚玉英老人,住在户县大王镇大王西村,娘家就在大王东村。12岁时在媒婆的蒙骗之下,她被父母以60斤棉花的彩礼钱包办给了长安区一个大她三十多岁的男人,而且从未见过面。15岁那年她被丈夫家的人接到婆家完婚,从此姚玉英开始了她辛酸的生活。由于年龄小,还不太懂事的她经常因干不好家务而遭到婆家人的冷遇和哥嫂的打骂。怕她逃跑,晚上婆家的人经常会把她的手脚用绳子捆绑起来,动不动嫂子就会上去扇她耳光。就这样在痛苦中度过了五年的姚玉英终于熬到了解放。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府提倡“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这让姚玉英看到了希望。当时已经20岁的她当上了村上的民兵连长,为了反对自己的婚姻,她向公社提出要离婚的请求,并住在了公社大院,无论婆家怎么闹她就是不回去。终于姚玉英用她的执着换来了她做梦都企盼的自由,一纸离婚判决书,硬性判决姚玉英和丈夫解除了婚约。从此身心备受折磨的姚玉英跳出了火坑。
自由恋爱让她倍感甜蜜幸福
离婚后的姚玉英回到了自己的娘家,开始了她新的生活。1950年初,21岁的姚玉英经人介绍认识了大她三岁,已经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的张思文。他们两个人在初次见面后彼此就深深的吸引住了,张思文为人厚道善良,让姚玉英深深感到,他就是自己做梦都想寻找的自己生命中的“真命天子”,一年后她便和张思文结了婚。张思文家里条件非常差,几乎是一贫如洗。结婚的房子是用高梁秆搭建的棚子。每天吃的都是麸子和粗粮,虽然穷日子在村里是排上号的,但是姚玉英觉得她是幸福的。丈夫随着部队在外面工作,家里就剩下姚玉英和婆婆、公公还有张思文一个孤身的老叔叔。为了让自己的丈夫在部队安心工作,姚玉英一天除了务农活就是伺候三个老人。她的孝顺能干成了村里媳妇的楷模。姚玉英说丈夫给了她生活的希望爱的希望,她爱丈夫的亲人也是对丈夫一种深深的爱。
包办阴影催生“媒婆生涯”
在姚玉英的内心深处,那几年包办婚姻的痛苦就象一块伤靶,常常会有一种隐痛。姚玉英觉得就是因为媒婆的蒙骗,在相互不了解的情况下才导致了痛苦的婚姻。她不希望她的悲剧在年轻人身上重演。她要做一个好媒婆,成就年轻人幸福的一生。刚好就在她萌生这种想法的那一年,丈夫的一个战友严水牢从部队转业回来路过他们家。由于严水牢是个孤,儿家里没有亲人,姚玉英就让他在家里住下。在离姚玉英家五里远一个村子里,住着姚玉英的一个亲戚,他有个女儿二十初头,长得眉清目秀,于是她就试着牵了个线。没想到两人相处的还不错,姑娘对水牢廷满意。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