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贫富悬殊金融风险高失业率
我国当前社会面临三大风险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信息中心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新的经济、社会蓝皮书。这两本蓝皮书总结了2005年中国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基本状况,并对2006年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分析指出,贫富悬殊、金融风险、高失业率仍然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前三大风险,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已成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
贫富悬殊危险最大
2005年城市居民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下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环境保护、医疗改革、经济发展水平、犯罪与社会治安,前三方面的问题是最重要的。大家认为当前的主要社会风险,排在第一位的还是贫富悬殊,第二位是金融风险,第三位是高失业率。
因为中国还没有个人资产的申报制度,还没有一个部门能够全面地掌握全社会的财富在每一个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分布情况。根据调查,可以看到实际上财产的差距比收入的差距要大很多。比如说在房产方面,最高20%和最低20%之间的差距高达60多倍,67.2%以上的金融资产实际掌握在20%富裕者手里。
金融风险膨胀
当前的中国在积极财政政策的促使下,各地投资热一浪高过一浪,虽然宏观调控显示出了一定的威力,但是宏观调控机制不灵而且滞后,表现为一控就死,一放就乱,乱了又控的不良循环。这股热潮现在已经是“遍地开花”,过多的是种下了“苦果”,在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变了味,成了圈地运动,成了政绩运动,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大跃进”,而银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绝对不容忽视,很多不计成本的投资项目资金几乎都是来自银行贷款,其中的违规操作比比皆是。如冯明昌一个人能贷出74亿元的高额贷款,就是相关人员内外勾结,银行又采取种种违规行为才得以实现的“奇迹”。
近年又有不少银行的地方分支机构“一把手”携款外逃,大多数是由于难以弥补违规操作所造成的窟窿而畏罪潜逃。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频频干预银行业务,人为地增加了银行的坏帐、悬帐、死帐。虽然目前银行依然处于国家的高度保护之中,但是随着兑现入世承诺的步伐加快,国内银行的经营独立性大大加强,而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性也大大加强。这样,国际金融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会对我国的银行体系产生影响,而其中有违规漏洞的银行就有可能被市场所淘汰。
我国正在不断完善金融企业的破产体系,可以预见,经营不善的银行,破产倒闭的风险正在加大。再加上现阶段畸形的股市运作、较为混乱且恶性竞争的保险业以及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中国的金融风险有一触即发之势。
失业风险成为危机之首
失业问题被列为中国十大危机之首,国务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课题组得出这项结论,并且指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内地的劳动力市场仍将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要解决就业问题,仅靠战术性措施已无济于事,必须根据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做出重大调整。据北京一份官刊透露,2005年城镇真正的失业率,已由2004年的10.99%上升到11.45%,这还不包括进城的农民工。他们为城市创造财富,干的是最脏、最苦、最危险、收入最低的工作,但是,得不到任何劳动保障和福利,包括医疗、工伤赔偿等,连微薄的工资,也经常被拖欠。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已有大约二亿农民转化到城市,可是,农村至少还有四亿富余劳动力,等待“农转非”,如此庞大的待业人口,如何解决呢?目前能做的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以及劳力密集的产业,但每年只能新增一二千万个就业机会。 (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