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12日
政经·国际
04

中国体制改革进入胶着状态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的体制环境较之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总体上判断,中国体制改革的历史重任还远未完成,且进入了一种是进是退、是破是立的胶着状态。许多旧体制被冲垮,但根深蒂固的东西仍然存在;许多新体制已建立,但实质性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尤其是改革在一些根本性、关键性的部位停滞不前。

明乎目前所处的改革时局,可以使我们前行的步伐更加稳健。

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城乡二元体制是阻挡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的体制鸿沟,是束缚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也是当今中国最大的体制改革难题之一。“十一五”时期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重要的历史起点,首先就要大力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在教育、医疗、税收、土地、社会保障,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方面,作出重大的安排。

重建公共财政: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个公共开支“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的问题。中国二十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实践已经证明,过去那种把国家公共支出的来源,放在举办国有经济,依靠国有企业利润上交的想法与做法,已经越来越支撑不起共和国的大厦。“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远的发展,必须解决公共财政持续增长的问题。

政府体制改革:中国政府体制改革是一种根本性的改革工程,不仅涉及到城乡经济、公共财政、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改革,甚至还涉及到全国的行政区划改革问题。我们总讲“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主要是因为政府自身的体制改革难以深入。“十一五”时期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越来越以重新界定、调整政府公共权力的作用边界为前提。“十一五”的发展,尤其是政府体制改革,应该站在这样的时代高度:一要推进“权力制约权力”的改革。通过相应的权力,甚至更大的权力,来实现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二要推进“利益调整利益”的改革。通过利益尤其是足额的物质利益的激励,来推进政府职能的利益调整。

党政干部体制改革:当前,深化中国党政干部体制的改革,应集中精力从选拔、管理和淘汰这三个方面深入进行。

从选拔的层面来说,进一步改革的起点与方向,应该放在改革政绩评价和考核方法上,建立一种简约、透明、可量化的考核、选拔标准体系。所以,选拔体制进一步改革的起点和方向,首先应该不断扩大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建设。因为,没有透明,就没有公正;没有公正,就没有科学可言。

从管理的层面来说,深化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关键要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可预期的干部奖惩激励制度,实现“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过有所咎”。 (田应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