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3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头版 一个山区大学生的“反哺”坎坷路 一千年后地球什么样 国际纵览 赖昌星又在加拿大骗人 广告 “仇富”是谁的语言 公路还是私路

当前版:第A1版:北国周末-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头版
01

“仇富”是谁的语言

“仇富”这个词,再次密集地出现在媒体上,缘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迎生对“全国城市居民综合社会调查”结果的评论,李认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确实比较大,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低收入阶层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心理失衡严重将导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李迎生教授的言论,无疑是深切的忧患之辞,准确地描述了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非均衡问题。但把“仇富”一词和低收入阶层联系起来,对低收入阶层来说,不一定公平。这是因为,“仇富”这个词,是富人的语言,是强者的语言,而不是弱者的语言,不是低收入阶层的语言。

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差别,是当今任何形态的社会都存在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绝对平均地分配社会财富,都不可能绝对平等地分配社会权利,而只能实现相对的公正。中国的低收入阶层,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社会情绪和焦虑,这是转型期社会难以避免的现象,但可以肯定地说,低收入阶层渴望的,也只是相对的公平,不会有任何一个低收入者要求和富豪们享有同样多的财富。应该说,这样的社会心态是非常健康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用“仇富”来描述和概括当今低收入阶层的社会情绪,是富人对穷人的强加,是一种有极端精英主义色彩的道德判断,不仅是对低收入阶层健康社会心态的歪曲,也是对低收入阶层道德水准的低估。

事实证明,尽管中国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人们虽然也对某些财富分配秩序进行伦理追问,但社会各个阶层之间依然能够互相宽容,和平共处,这足以说明今天的中国人,特别是低收入阶层,对市场经济条件的财富分配秩序有着充分的理解,对那些凭借文化资本、人力资本或其他资本合法获得财富的人,不但不仇视,反而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褒扬,这种健康的社会心态本身,是一种珍贵的社会资源。

低收入阶层并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仇富”,他们仇视的是那些以不合法不道德手段获取财富的人:那些靠侵吞国有资产、靠垄断、靠腐败、靠制假售假、靠污染环境、靠官商勾结等手段积累财富的人,不光是低收入者仇视的对象。也是全社会仇视的对象。

每一个以合法和符合道德的手段获取财富的人,都会心安理得,绝不会惧怕别人的仇视。而如果一个富人的每一分钱都充满着“原罪”,当然会被仇视。是谁在指责低收入阶层“仇富”,“仇富”又是谁的语言,就很清楚了。说到底,与其说低收入阶层在“仇富”,毋宁说是这样的富人在“仇穷”。

(金岭)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