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3日
北国周末-发现·文轩
02

高尚如何成为自然

当青年一代对充斥着解构、反讽的无厘头作品趋之若鹜的时候,当年的小学课本中董存瑞举起炸药包的片段留给他的震撼和感动还残存几分?

爱国主义教育早已引起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忧虑。此前的相关分析和研究多停留在定性分析和主观评述层面上,尚未有人用实证的方法系统地研究和考察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与存在的不足。厦门大学教授陈阓如新近问世的学术著作《让高尚成为自然——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研究》,则填补了这一空白。她和她的研究团队通过科学抽样调查得出的详实数据,打开了那扇此前一直关闭着的“天窗”,让“黑房子”豁然开朗,读者迅速获得了方向感。

该书最显著的特点,是用数据支持的事实说话。从研究范式的角度看,该项研究和其他实证性研究一样,基于严谨的调查,用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精细化、准确化,其统计结果因而客观并普遍适用;基于数据提出的建议,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因此,对于渴求了解这一领域情况的读者,该书值得一看;而对于该领域的决策者和从业者而言,这或许应是不可替代的案头书。

“想让人们有道德吗?让他们从爱国做起。”爱国精神可谓是最有效的社会黏合剂,加强和改进这方面的工作,其意义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对于从事和关注这个课题的人来说,陈嬿如博士提供的数据引人注目——99%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改进!

《让高尚成为自然》处处显示学者的严谨,同时,作者的使命感跃然纸上。它实事求是地告诉人们,既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是,“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对绝大多数人的影响力停留在‘感动’的层面上:受众表示会被感动,但不会仿效英雄的榜样。”这是为何?作者一语中的: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能成为精神。

那么,怎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让高尚成为自然”?陈嬿如博士的答案令人信服:事实,事实,更多的事实。细节,细节,更多的细节。参与,参与,更多的参与。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来说,与其“一边倒”地对他们说“一面理”,摆出一副说服人的架势,不如提供大量的事实,供受众自己去分析、消化和吸收……

对于读者来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学术著作没有通常的枯燥晦涩,相反,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风带给读者以阅读的快感。在谈到爱国主义教育面对电视时代“追星”潮流的挑战时,满富哲理的描述充分地展现出这名青年学者的睿智:电视能赋予名人的某种光环与英雄所代表的精神光辉相比,正如同灯光之于星光。也许,现代人的确活得更讲求实惠,喜欢万家灯火胜过天上的星光,但人间灯火总有熄灭的时候,此时,生命的航船在世界的大海上,依靠天上的星光导航。何况,人间灯火总是在大众聚居之处最为耀眼,是有失偏颇地照亮一隅的,而天上的星光则公正无私地照耀着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田文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