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24日
北国周末-发现·文轩
02

美国华裔肤色之痛

夏天,赤日炎炎。白人女子在沙滩晒太阳,想把自己太白的皮肤晒得黑些。走在路上的黄种女子打着阳伞,生怕自己的皮肤被晒黑。黑人女子不论在沙滩或路上,都不怕自己的黑皮肤被晒得更黑。

人们肤色不同,审美观也有异。在白人女子看来,肤色太白是病态,是不健康的症状。在黄种女子看来,肤色黝黑总不如白皙漂亮。在经历过民权运动的黑人女子看来,“黑就是美”,“我黑,我骄傲”。

美国历史上曾流行“民诗曲儿”表演(minstrelshows),演员看似黑人,其实都是白人,他们把自己的脸部、手臂都涂黑,用黑人方言表演滑稽短剧、演唱黑人民歌。

具有讽味的是,这些热衷于黑人文化的白人演员倒让那些白人种族主义者搞起了“吉姆·克劳主义”(JimCrowism),即对黑人实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规定所有公共场所黑人都要与白人隔离。民权运动后,随着黑人地位的提高,不少真正的黑人开始活跃于银幕、荧屏和舞台,再也不用白人演员涂黑他们的皮肤了。

对不少在美出生长大的华人(俗称ABC)而言,至今存在着肤色引起的认同问题。他们是黄皮肤,接受了白人教育。

当他们自觉是美国人时,白人和黑人却认为他们是中国人。当他们自觉是中国人时,却又不能用中文与中国人沟通。他们被称为黄皮白心的“香蕉”,其中有被此“雅号”刺痛者,便发奋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十分可贵,他希望在美国,人们不是以肤色而是以品格来评价别人,让所有种族平等、自由地生活在一起。

(陈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