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17日

陕西工人报专版 依靠科技求发展 埋头苦干铸风流 为构建和谐安塞而发挥主力军作用

当前版:第A4版:专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专版
04

依靠科技求发展 埋头苦干铸风流

——记延安市劳动奖章获得者,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厂党委书记、经理思玉琥

人物检索

思玉琥生于1959年2月,陕西安塞县人,中共党员。1976年12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延安农校、县人事局、编办和经贸局工作,历任编办副主任、经贸局副局长。1999年元月任延长油矿管理局杏子川钻采公司党委书记、经理。任职以来,他能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抓住国家允许地方开采石油资源的政策机遇,带领公司全体员工顽强拼搏、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企业实力不断壮大,效益逐年攀升,为陕北石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五一”前夕,被授予“延安市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杏子川采油厂党委书记、经理思玉琥

位于安塞县境内的杏子川采油厂现有职工2356人,共有生产油井1817口,资产总值21.3亿元,是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一个老石油企业。在党委书记、经理思玉琥的带领下,他们抓住陕北石油企业重组的良好机遇,在油田股份公司的领导下,发挥老矿“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并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创新机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构建和谐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续写了辉煌。截至今年4月15日,共开钻89口油井,生产原油16.41万吨,占年计划的29.8%;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5.12%;实现利税2.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0.51%。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自2005年底陕北石油企业重组以来,杏子川采油厂用实力推动陕北石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证明;也是他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北石油企业重组精神,在油田股份公司领导下,快速步入规范化运行轨道的具体体现。思玉琥和他带领的企业用实际行动抒写了人生的风流和发展的新篇章。

坚持科技兴油 实施科学开采

去年初,思王琥和他领导的团队,确定了由有效开发向高效开发迈进的新观点、新思路、新目标。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他们坚持科技兴油,强攻勘探开发,资源接替的寻找获得了新的突破。他们从2月份开始,公司陆续在化子坪、王家湾、坪桥、郝家坪区域上投放钻机25部,先后共打井375口,投产224口,其中在化子坪贺庄区打扩边井200口,日平均产量2.78吨;王家湾区域的阴山峁新打井63口,投产6口,日平均产量3.15吨;坪桥区域新打井50口,投产22口,日平均产量3.5吨;郝家坪区域新打井62口,投产28口,日平均产量1.7吨。

按照科学发展观,不断勘探开发“高效低耗”的新油井是企业发展的一条便捷之路。但思玉琥深刻知道,能源不能再生,一个优秀的企业更应走规范开采的道路。早在2002年9月份以来,按照省、市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他积极支持、配合开展以收回油井收益权为重点的石油清理整顿工作,主持起草了《安塞县关于收回原联合单位个人投资油井收益权的实施方案》,在短短10天时间内,组织聘用采油工1000多名,落实资金1.8亿元,保证了油井收益权回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共收回油井1036口。油井收益权收回后,又全面规范了档案资料,完善了管理体制,组建了4个采油区、24个采油队,成立了延河油田服务公司和经济警察大队,确保了收回油井的有序管理,油井收益权回收后,全县原油产量得到稳步增长。2005年原油产量已达到53.3万吨。

引进先进技术,实行科学开采。采取“引进来,送出去,内招外聘,内培外训”等办法,多途径、多形式培养石油技术人才。一方面,高薪从长庆油田、中原油田、中海油田、江苏油田、南京地质学院、西安地质学院等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聘请技术骨干现场操作示范和技术攻关。近年来,累计聘请高级工程师14名,做到了每个环节都有专家指导,每道工序都有技术骨干把关。另一方面,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基础扎实的青年职工到西安石油学院、西安地质学院、陕西省石化学校等大中专院校学习深造,先后内培专业技术人员200多人,外培专业技术人才100多人,基本满足了钻前、钻井、压裂、安装、采油、修进等关键环节的技术需要。

加强管理出效益 埋头苦干铸风光

思玉琥担任钻采公司经理以来,他始终坚持以科学为先导,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积极探索低渗透油田开发和改造的新路子,使公司实力不断发展壮大。1999年以来,公司共探明开发区块313平方公里,新打油井991口,累计建成生产油井达到2283口,原油年产量从1998年的5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53万吨,建成了60万吨原油产能基地。

在石油资源开发中,他始终坚持“珍惜资源,科学开发,有序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切实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依法开采。在具体实施中,他始终坚持“先勘探、后开发”,严把布井、施工作业和监督检查关,杜绝了掠夺式、破坏性开采的短期行为和乱钻、乱采等浪费资源现象,确保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企业管理,努力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在管理中寻求更大的效益,是思玉琥管理企业的一大法宝。

通过管理,狠抓旧井探潜改造,确保稳产、增产。为了改变油井采收率低、产量递减快的现状,他不惜重金聘请专家,组建了石油开发技术顾问团,对低产井、旧井、报废井和患有各种“疑难杂症”病井进行会诊和技术攻关。同时,全面推广了“二次压裂”、优选射孔层位、油层防污保护、电脉冲解堵、扩大射段、生物采油、污水回注等旧井改造增产技术,挖掘增产潜力。通过以上科学措施,延长了油井稳定期和服务年限,初步形成一整套特低渗油田开发技术操作规范,使原油采收率和单井产量明显提高。公司一年前单井平均产量1.15吨/日,最高的单井产量达17.6吨/日。2004年,在反复调研讨论的基础上,投资1亿多元,启动实施了郝家坪、化子坪污水回注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注水站11处,注水井66口,效果十分明显。实施注水工艺后,单井产量最高增幅达9.5吨。

用管理的手段,切实加强油区环境污染治理。近几年,按照清洁文明油井建设标准,实行分采区、分队、包片治理责任制,逐井落实打围墙、粉刷设备等环保措施,并实行油井污水集中排放,使井场管理逐步规范化。同时,充分利用春秋两季造林的大好时机,积极动员广大工人对油区道路、井场进行绿化,油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共建成清洁文明井场1078口,占油井总数的85%以上,受到省、市部门及油田股份公司的一致好评。

倾心关爱职工 爱心奉献社会

思玉琥作为行政领导,却十分支持企业工会的工作,多年来,他们按照上级各级工会组织的要求,坚持推行司务公开工作,充分发挥职工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通过工会,倾心关心职工生活,依靠广大职工办企业,使企业的各项事业得到健康的发展。

几年来,思玉琥时刻关心职工的工作、生活,并主动与职工交朋友。在实际生活中,尽职工所想,做职工所需的工作,对于因病、因伤、离退休人员,他要求工会能作为第一知情人和第一责任人,始终坚持三必慰问:1、职工因病或工伤住院必慰问;2、逢年过节离退休和伤病职工必慰问;3、职工家属去世必慰问。近年来,仅慰问职工达180多人次,送去慰问金5万余元,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业问题30多人。为维护女职工的特殊利益,“三八”节日期间放假一天,并发放慰问礼品;在每年的中秋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为职工发放福利,并为公司所有职工购买人身保险。企业还多次与移动公司联系,分别建立了职工手机内部单项收费虚拟网,目前公司已有1200多部手机加入该网络。为改善办公条件,新建并投入运行的有生产运销中心、王家湾采区驻地、坪桥采区驻地等三处新的办公场地,并在生产运销中心院内配备了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场地及器材。2004年底,工会委员会考虑到职工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可大部分职工没有固定的住宅。为此,在思玉琥的支持下,工会委员会与厂党委协商,一致认为,将原办公地址拆迁后修建职工住宅楼,将逐步解决职工住宅困难问题,目前,该工程正在实施阶段。

为进一步提高职工福利待遇,体现“以人为本、关爱职工的原则”。思玉琥和工会领导始终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经常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切实代表广大职工的利益;二是坚持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向领导反映职工意愿,主动为领导参谋、提建议,尽力争取领导的支持;三是坚持把好事做好,让职工满意。在思玉琥的大力支持下,工会还积极组织了社会的救助工作,2000年为一名失学儿童捐款3600余元;2001年为陕南受灾群众捐款6000余元;2002年为公司离休困难职工捐款2000余元;2003年为受灾的子长群众捐赠衣物150余件;2004年向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3800余元;2005年向县慈善机构捐款300万元,受到社会的高度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过去的辉煌属于过去,新的征程又重新开始。2006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陕北石油重组改制的第一年。思玉琥认为搞好2006年的工作对今后的采油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制定了走持续发展道路的新目标。2006年杏子川采油厂将生产原油55万吨,力争60万吨,钻井190口(其中勘探井15口),旧井改造180口,建注水站7处,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为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他们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北石油工业重组精神,发扬延安精神和埋头苦干的传统,统一思想,求真务实,加快工作进度,使公司快速步入规范化运行轨道,全面完成2006年各项目标任务,续写新的篇章。

(张宏鹏 阎冬)

作业中的钻井队

化206井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