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21日
企业新闻
02

青春在煤海闪光

“我是农民的儿子,像农民热爱土地一样深爱着我们的矿山事业。”这是34岁的屈永安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也是他十年间努力践行的行为标尺。

1996年,毕业于中国矿大通风与安全专业的屈永安被分配到桑树坪煤矿工作时,正赶上煤炭行业不景气,再加上煤矿环境比较恶劣,同来的20多名同学,好多都跳槽另谋职业了。得知这些情况后,父母多次劝他离开煤矿不要干了;大学同学也以十几万元年薪许诺,劝他到他们那里干。

面对这些好心人,屈永安也曾动过心。但转念一想,人不能只为钱活着。这里虽然艰苦,还有一定危险性,但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他觉得煤矿才是自己的用武之地。既然与煤矿结了缘,就决不离开;既然情系“一通三防”,就要干出个样子,贡献自己的专业才能,让青春在煤海闪光。因此,屈永安毅然婉言谢绝了亲友的规劝,把根深深地扎在了矿山。

屈永安原来所在的通风区下辖通风、瓦检、防突、遥测四个队,有职工300多人,担负着桑树坪煤矿平峒、斜井两个自然井口的“一通三防”工作任务,作业地点遍布井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之桑树坪煤矿除了煤矿五大自然灾害都存在外,还有硫化氢、小窑蚕食破坏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做好“一通三防”工作的困难相当大,屈永安深刻认识到,要保证矿井和职工的安危,没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没有精细化的严格管理,没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实现矿井的安全发展是不可能的。

好队伍是带出来的。对于基层区队来说,靠制度管理固然重要,但身体力行更为关键。

通风系统是“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巷道贯通后的通风系统调整尤为重要,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系统紊乱,风流短路,瓦斯积聚。因而每次巷道贯通时,屈永安必须去现场亲自指挥,带领工人一同工作。对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北-4315工作面运顺贯通,为了保证通风系统及时调整,在300多米运输系统尚未形成的情况下,他带领全区管理人员为密闭班帮运料石,别人一次背一块料石,他一次背两块。在他的带领下,仅用了一个小班,就将900多块料石、4吨沙子、2吨水泥运到了施工地点,保证了设施顺利施工。

由于运料时用力过度,屈永安患上了疝气。行走时常常疼痛难忍,医生多次让他手术治疗,可他的确没有那么多时间休养,这一拖就是三年,直到今年3月份不得已才去住院手术。

2003年上半年,矿上为缓解采掘失调矛盾,加快了4317运顺的掘进速度。但是,在掘进不到100米的巷道中,就连续发生了5次煤与瓦斯突出,为了保证职工和矿井的安全,屈永安三天两头不分白昼,到井下作业现场收集资料,研究对策。经过细致调研,提出了水力扩孔与排放钻孔相结合的防突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工作面出现煤炮声大、夹钻、喷孔等煤与瓦斯突出征兆,打钻的工人不敢进去,他就亲自抱钻与他们一起干,保证防突措施执行到位。经过新措施的实施,在以后100多米突出区域的巷道掘进中,再未发生过突出,使日进尺由原来的2米上升到5米。

由于长期生活不规律,屈永安患有严重的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体重从180斤降到150斤,但这丝毫没有削减他工作的锐气。2004年以来,自己一人查处隐患500多条。2005年,他入井达218天,抓“三违”138人次,分别以57天、20人次的成绩超额完成了局矿下达的入井和抓“三违”任务。他担任通风区长以来,桑树坪矿未发生过一起“一通三防”伤亡事故。

谈起工作,屈永安神采飞扬,再大的困难在他眼里没有克服不了的。可是一说起家庭,他的头顿时低下了,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因为四点班、零点班是瓦斯事故的多发期,十多年来,屈永安几乎每天都是零点以后才离开调度站回家。有一回父母来矿住了一周,因他早出晚归见不上人影,气得走了;妻子也整天说“你工作忙就住到区上算了,免得你天天三更半夜往家跑。”为了工作,他曾三推婚期;为了工作,他结婚4年才有了孩子;为了工作,夫妻两常因为家庭和工作的矛盾不愉快……

在得与失之间,屈永安用信念平衡着人生的天平。 本报记者 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