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时事点评
城市依赖症侵袭大学生
“城市依赖症”似乎正成为一种病症,侵袭着面对就业难的大学生们。一边是拥挤在大城市中的滔滔求职人群,一边是门前冷落的小城镇用人岗位——人满为患与无人问津形成鲜明对比。“月薪三千,包吃包住。”按说,浙江宏涛机械有限公司提供的工作待遇够优厚的了,但就是招不到大学生,因为企业地处乡下。就在吕先生所在的浙江省新昌县,去年年底,农业局面向省内几所高校推出了15个乡镇畜牧站的就业岗位,享受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待遇,结果只有6个学生报了名。 据《新华每日电讯》
点评:“垮掉的一代”就是这样“恋”成的。
青岛“金蓝领”职位年薪4万元
日前,青岛市公布了2006年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由于技能人才较为短缺,一批“金蓝领”职位年薪仍像去年一样居高不下,如车工、铣工、刨插工、磨工、镗工、钻床工、焊工、冷作钣金工、装配钳工等最高年薪均在4万元以上。据了解,今年青岛博士的年薪最高可达12.6万元,硕士年薪最高可达5.9万元,和去年相比基本保持不变;而本科的最低价位从去年的0.76万元增至1.58万元。 据《工人日报》
点评:劳动者价值的“复归”可以带来人们观念的变革。
辽宁国企推行“开放式”改革
从2005年起,辽宁省计划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地方国有大企业股份制改造,全面完成地方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引进战略投资合作伙伴”、“实行规范的股份制”是辽宁省大型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中央直属大型国企入主该省地方国企的频率与速度远远超过从前。这种“开放式”的改革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省国资委统计,央企参与地方大型国企重组改制的份额已占辽宁国有重组改制企业的1/3强。 据《中国企业报》
点评:拘泥于一条路的改革,与不改革没有两样。
“国企大鳄”鲸吞3000万元公款
日前,原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大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李荣兴,站在了被告席上,接受法律的判决。法院一审查明,1994年4月至2003年12月,李荣兴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他人两次贪污公款3698万余元。其中,李荣兴伙同他人在大明公司开发住宅项目中,通过抬高土地价格等手段,以咨询费的名义套取了3500万元。为了吃进这笔巨款,李荣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精心导演了一出好戏。 据《经济参考报》
点评:权力过大,无人监督,这样的“好戏”,还会上演。
点评人:严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