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7月14日
北国周末-发现·文轩
02

留住我们的眼睛

——读《驼峰航线》

从斑驳的碎片中打捞出被人们遗忘多年、尘封已久的历史,使后来者通过对这段历史的重新认知,触摸到一个民族战栗的灵魂,这是我读刘小童的纪实文学《驼峰航线》之后的最大感受。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为打击日本法西斯做出了重要贡献。1942年夏,日军切断了中缅公路这条盟军和中国联系的最后通道,一切物资运输被迫中断。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开通到中国的路线。由于海陆已无通道,只能开辟空中运输,于是“驼峰航线”诞生了。“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跨越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5000英里,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在长达3年多的艰苦飞行中,几乎每天都有近100架飞机穿梭在这个“上帝的弃地”,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不分昼夜、24小时换人不换机地飞行。中国航空公司总共飞行了8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前后牺牲优秀飞行员3000余人!“驼峰航线”因之被称为“死亡航线”,?这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

关于“驼峰航线”,过去有许多讹传,刘小童在这部作品中纠正了史学界和网上流传的“驼峰航线”是由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开辟的结论,以翔实的史料结合大量珍贵的历史亲历者的口述,真实地记录了抗战时期“驼峰航线”这段影响了整个太平洋战区格局的悲壮历史——一段关于战争、勇气、友谊和飞翔的重要历史,为读者还原出“二战”期间三条著名航线中最具危险性的“驼峰航线”的真实面貌。

《驼峰航线》为我们提供了历史题材创作的成功范例,即需秉持一种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精神,追求一种无愧于良知和真实的境界。

索尔仁尼琴在创作《古拉格群岛》时,许多人劝告他不要做下去,因为“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并举出俄罗斯一句著名的谚语说:“如果常常牢记过去,会失去一只眼睛的。”可是索氏加上了一句:“这句谚语的下一半是:忘记过去,你会失去两只眼睛。”是啊,健忘的民族往往有悲剧潜伏,那些悲壮的历史应当成为一个民族永久的记忆。

留住我们的眼睛! (李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