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08日
企业新闻
02

超越之路

——韩城矿务局开展“创争”活动纪实

编者按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世界上一项成功的管理理论。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是企业顺应时代发展,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的迫切需要。

8月4日,省总工会联合省上相关部门,在韩城矿务局召开了全省深化“创争”活动现场会,这次现场会是在深化阶段研究解决如何使全省创争活动向广度拓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向深度向基层延伸,向一线延伸,向班组延伸,并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来保障和推动创争活动深入持久发展的问题。为了使“创争”活动真正成为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系统工程、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维护职工群众学寻发展权和其他精神文化权益的民心工程,本报从今日起开设专栏,陆续介绍此次现场会上一些交流单位的典型经验,以期在全省企业再次掀起开展“创争”活动新高潮。

当2003年那份关于全局职工素质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放到韩城矿务局局长党会财面前时,除了沉重,他脸上的表情远没有今天这样丰富。

“在近10年中,韩城矿务局没有进来一个采矿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原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岗位熟练技工也出现流失现象,补充煤矿一线劳动力的来源,只能靠从一些偏远经济落后山区、缺乏技能素质的农民中招收工人。”不光是局长,这段简单的文字像山一般也压在矿务局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心里。一时间,如何从根本上破解企业技术人才匮乏以及提高进入煤矿的农民轮换工素质问题?成了矿务局上下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04年3月1日,韩城矿务局隆重举行了全局“创争”活动启动仪式,正式拉开了百里矿区万名职工参加的“创争”活动帷幕。在此后的时间里,“创争”活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的同时,也一步步走向基层。

为职工学习搭台子

煤矿井下职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比较长,班中不可能抽出时间集中学习,韩城矿务局3个煤矿的各个区队就利用职工入井前的班前会时间,由区队管理人员给职工讲授作业技术和安全生产规程,职工人人做学习笔记,定期进行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提高了职工的技能水平和按章作业的自保意识。象山煤矿采煤三队有191名职工,80%以上是农民轮换工。自从实行“班前学一题”为主题的团队学习后,已评选出16名“名牌技师”、37名“名牌技工”,有97人达到了“三懂四会”(懂原理、懂性能、懂结构、会操作、会保养、会维修、会排除故障)的技术要求。农民轮换工从过去只能手持锨镐挖煤的体力型职工,成为了驾驭现代化采煤设备的技术工人。“班前学一题”,被职工称为永不结业的课堂。

除了“班前学一题”这样常规小型学习模式,韩城矿务局大量兴办职工业余技术学校,为职工提供更多的“自助餐”式的学习培训机会。2004年以来,全局建成职工教育培训站4个、职工教育基地5处,新建和改建职工业余技术学校、学习室108所(个)。煤矸石电厂针对职工工作、生活相对集中的实际情况,新建了一栋427平方米的文化楼,融培训学习、图书阅览为一体,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职工培训班。“办职工身边的学校,育企业适用的人才”,已经成为职工越来越强烈的愿望。

为职工学习铺路子

在韩城矿务局工会办公室,记者看到一摞子关于激励人才成长的政策性文件:从2004年起对原煤生产线上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不同岗位实行了每人每月400-800元的技术岗位津贴;从2003年开始,每年从农民轮换工中招聘5%的技术骨干为合同制工人,凡获得局级技术比武各工种前6名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韩城矿务局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规定,取得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井下工人每月发给技术等级津贴50元,地面工人发给40元;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井下工人每月发给70元,地面工人发给60元;被聘用的技师、井下工人每月发给100元,地面工人发给90元;被聘用的高级技师、井下工人每月发给140元,地面工人发给120元;推行了“首席员工”制,2005年9月命名的第一批11名“首席员工”,其津贴按三个标准执行:采掘工每月400元,井下辅助工每月300元,地面工种每月200元。

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基层区队(车间)也从实际出发,采取多项措施激励职工学习。象山煤矿掘进一队实行了“四个五”的激励措施,就是利用5分钟出5道题、提问5个人、奖励5分工,职工回答提问十分踊跃。下峪口煤矿选煤厂每月从职工绩效工资中拿出20%考核学习创新,调动了职工学业务、钻技术、攻难关的积极性。

为职工学习树样子

韩城矿务局工会主席唐建生介绍说,依据《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区队(班组)和知识型职工基本条件》,矿务局每年在全局年度表彰大会上,与评选出的文明单位、劳动模范一起,同台表彰一批学习型区队班组、知识型职工,为职工学习业务技术、提高技能水平树立榜样。2004年以来,共选树学习型区队班组22个、知识型职工14名、优秀培训师18名,一批获得国家专利、自主研发产品、解决煤矿井下生产技术难题的职工受到表彰奖励。此外,每两年还召开一次全局科技大会。仅2005年7月召开的第六次科技大会,就拿出60万元,对74项优秀科研成果和20个科技进步先进集体、10名科技标兵、4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进行了重奖。

在这里,一大批成功者向更多的职工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学习不仅可以改变命运,而且能够成就自己和企业的未来。

为职工学习花票子

象山煤矿一位中层干部动情地说,虽然我们还不太富裕,但为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给职工教育培训的投入却很舍得。“创争”活动开展之初,矿务局在五届二次职代会通过的《“创争”活动实施方案》中,就提出对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落实情况,要通过职代会进行民主监督,并把职工教育和培训内容写入《集体合同》。2005年,适逢《韩城矿务局集体合同》到期,新一轮《集体合同》经五届三次职代会审议通过后,矿务局在续签时专门增加了《职工教育与职业培训》一章,并明确规定“企业与用人单位为开展‘创争’活动提供必须的经费保障。企业及用人单位保证职工教育和培训经费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1.5%,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单位,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2.5%。”五届四次职代会审议通过的韩城矿务局《2006—2008年创建学习型企业规划》中,再次重申了上述规定,并明确了矿务局每年投入60万元,各二级单位也根据实际需要拨付一定的资金,重点用于创建工作的日常组织管理和先进典型的培养、对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组织者的奖励。两年多来,从实际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情况来看,不仅达到了足额,而且略高于有关规定。

经过两年多的持续推进,韩城矿务局人才问题得到了极大改观:2004年4月,象山煤矿职工丁言峰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3月,象山煤矿掘进二队队长高金波被评为全国工艺十佳掘进队长;2004年3月,运销中心主任卜志义被评为“陕西省十佳杰出青年企业家”;2005年4月,桑树坪矿工会徐国代被授予“全省十佳杰出工会工作者”;2005年5月,下峪口矿女工鹿占红荣获全省矿灯工技术比武状元……

本报记者 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