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轮渡
口文/刘海军
每次到了武汉,我都会在晚上去长江上坐一回轮渡,我觉得那是一种神游。
武汉的轮渡在交通发达的武汉,只能算替补角色了,但也有一些客源,一是便宜,单程才5角钱,二是武汉太大了,有些公交车一转就是几个小时的圈子,才能达到对岸。
长江本来就是个温柔恬静的女子,夜晚的江水如月,船在江中走,人如画中仙。大都市的不夜城映在光洁的江面上,波光闪闪的,有种“烟笼寒江雾笼纱”的感觉,两岸是灯火辉煌的城市,宁静的江水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东去,坐在轮渡上,犹如摇篮里,起起伏伏。那情景就让人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自然现在没有了抱琴的歌伎,也没有那么凄凉,相反,有时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威武的白色军舰,那是一个很大的惊喜,会吸引一船乘客们好一阵子。
繁华的城市,忙碌的人们,只有在这里——江河的怀抱,才统统归于安静,就像闯荡的游子回到了家。这时轮船吃水的声音和马达声就显得特别突出了,船尖压过一道道细细的碎浪,却象是翻山过壑似的夸张,船尾是涡轮翻起的一条宽宽的波浪,荡漾开去,随波消失在幽深的水里,晚风轻轻吹来,凉凉的,夹杂着冰冰的细细的雨丝,让人顿生寒意,不过,这也为恋人们提供了相拥在一起的浪漫机会。站在船尾,迎着江风,瞭望宽广浩淼的长江,那韵味就让我想到文人笔下的江河,比如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不过我是没有文人那般即兴挥毫的能力的。
我很爱听轮渡起航时的鸣声,“呜…呜……”,那声调绵长深沉,有些嘶哑,有些慵懒,又有些睡意惺忪,正如它的节奏,让人想起老电影,引起杯旧的情愫。
好多人的直觉里都认为轮船是走直线的,开始我也一样,但有一次船到了中途,我发现对面的码头在离船的下方好远的地方,我就纳闷船不会走错走冤吧,同行的同学就告诉我,因为水是流动的,走直线会将船冲往下方,而先斜上,中途改走直线,水刚好将船冲到斜下方的码头处,看来世界上还真没有捷径。同学又问我是顺水而行便宜还是逆水而行便宜,我想当然的回答顺水呀,因为省油,朋友纠正到,现在经济社会更注重时效了,时间就是效益,顺水而行,速度可比汽车、货车还安全,这就是综合效益。我又上了一堂经济课!
看来确实一切都是有学问的,有时间不妨你也去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