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01日
北国周末-观察·文摘
04

县委书记为何成为腐败“重灾区”

四川省丹棱县原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黎岭因涉嫌受贿150余万元及150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近日被押上法庭“受审”。

又是一个县委书记!这些年来,县委书记已经成为“事故”高发地段。据媒体报道,截至去年,仅安徽一省就有18名县(区)委书记因卖官受贿等原因被查处。县委书记何以事故频发?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陕西宜君县委书记熊晖在休息室门上张贴的一张“告示”坦言:要官别找我。一句“要官别找我”,尽管充分表明了县委书记“肃清吏治”的决心,却也让有些人读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弦外之音。其实由这些事情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个县里面,县委书记大都手握人事权。据笔者统计,几乎所有“出事”的县委书记,都涉嫌“买官卖官”。县委书记手中“独一无二”的人事权,就是某些人的生财之道。

县委书记“集权度”较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肯定,制度一旦把权力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即使他的人性再完美,即使他的免疫力再强,也难免会有被攻陷的可能,很少抛头露面、低调谨慎、一度被当地称为“清官”的黎岭就是一例。

此外,谁来监督县委书记?是人大监督县委书记吗?在理论上,人大监督主要是指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对由其所产生的“一府二院”的监督。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县委书记兼任人大主任的状况普遍存在。就拿这个黎岭来说吧,他本身就是人大主任。此外,《中国青年报》曾刊载过一篇评论,评论分析目前某些党代会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同级的纪委监察机关,又在县委书记的领导之下,又怎敢实施监督呢?至于上级党委、纪委和媒体监督,机会少而且成本高。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有一个经典论断:“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这就是权力或权力者的特质。县委书记一方面手握重权,一方面又缺乏必要的监督,也就是说,他的权力没有看得见的界限,这样一来,一旦权力的真空形成,事故又怎么会不频发! (林金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