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14日
文娱
04

身负重任勇前行 创新发展奏凯歌

——记延安市宝塔区劳动模范,建设煤矿党委书记、矿长刘秉田

人物档案

刘秉田,男,1963年5月13日生,陕西高陵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延安市宝塔区十六次、十七次党代会代表,宝塔区第十五届人代会代表,宝塔区劳动模范。1984年3月到建设煤矿参加工作至今,由于高度的政治觉悟,严谨的工作作风,出色的工作成就,该同志先后在单位从事和担任动力工作、采纳、财务科长、财务副矿长。2001年元月任矿党委书记、矿长。他干一行,爱一行,行行都受到上级和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尤其是担任企业一把手以来,每年企业创税利1000万元以上。他以超人胆略和开拓创新精神,不仅为企业开辟了新前景并且连年被省煤炭厅评为先进安全生产工作者,区级先进工作者。

建设煤矿党委书记、矿长刘秉田

滚滚向东的延河水在李渠镇流过的拐弯处有一个名叫朱家沟的村庄。这儿就是久负胜名的六十年老矿——延安建设煤矿。从五十年代起,一群“煤黑子”便在这块古老的黄土地上留下了闪光的印迹,为延安城乡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当改革的春风吹拂在革命圣地延安,煤炭行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出现困惑和滑坡,面对重重困难,新任矿长刘秉田身负重任,创新发展,在前几任领导工作的基础上,带领建设煤矿的职工们又开始了第二次艰苦创业,谱写了一曲曲创业之歌。

(一)

1984年,做了几年临时工的刘秉田,被招工到建设煤矿,成了阳山矿井的一名充电工。面对每天都要重复的擦洗矿灯、量比重、加硫酸、焊接电路、维修器具这些枯燥乏味工作,他却从不马虎,总是干得井井有条。8个月以后,工作出色的刘秉田,被调整到矿部,当上了采购员。由于他精明能干,工作认真,赢得了领导和职工们的赞誉和信赖,从采购员又被提升为副矿长。2001年3月,在建设煤矿职代会上,刘秉田全票当选为矿长,并被上级任命为矿党委书记。

他父亲得知此消息后,既感到意外,又忧心忡忡。见面的第一句就说:“你能当矿长?”在建设煤矿干了一辈子的父亲,对矿上存在的复杂矛盾和众多的历史遗留问题了如指掌,他害怕儿子干不好。刘秉田笑了。他幽默地说:“我作为矿领导来看望你这个老职工,总该行吧!作为老职工你可以这么想,但不能不相信你儿子?”其实刘秉田心里并不轻松。在建设煤矿干了近20个年头了,他知道前面的路有多么坎坷,有很多困难等着他。

(二)

宝塔区建设煤矿是在1942年大生产运动时创办的“红色企业”,直接给当时的中央机关供煤。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建设煤矿都为延安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80年代后,由于设备陈旧,产品在市场上受到限制,再加上离退休供养人员就占到矿上总人数的二分之一,使企业发展陷入了困境。一个曾经红极一时的企业成了每年吃财政补贴数十几万元的老大难企业。刘秉田上任后,对企业发展重新定位。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稳煤兴油,油煤并举,综合开发,加快发展”的思路。他和班子成员决定从加强企业管理入手,面对企业中严重存在的思想涣散、作风漂浮、纪律松弛等问题,刘秉田没有退缩。他在职代会上说:“面对煤矿目前的困境,我希望大家能和我团结一致,艰苦创业,让建设煤矿再度辉煌。我愿意与全矿广大职工同呼吸,共命运,无私奉献,实现二次创业。”刘秉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矿领导班子成员分析矿情,针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职工思想状况,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针对职工思想滑坡,干部工作作风漂浮,制度得不到及时贯彻执行等现象,矿领导班子通过抓矿风来促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确保“三项整顿”的顺利开展。通过整教结合,使矿风有了根本转变。新班子从抓学习入手来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从开展义务劳动来培养党员干部吃苦在前的奉献精神。他们一边抓干部职工的学习,一边利用双休日组织机关干部义务劳动,修路、栽电杆、架线、植树种草、美化矿区环境,使党员和机关干部在全矿职工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激发了大家的创业热情。

(三)

刘秉田知道,只有发展才是建设煤矿的唯一出路。他带领全矿干部职工坚持两手抓,坚持油煤并举的发展战略,使企业起死回生,再次走上创业之路。1999年,该矿生产原油1.2万吨,原煤产销万吨,不仅一举结束了年年吃财政补贴的历史,而且实现利税170万元。就在刘秉田任矿长的第一个春节的正月初二,一场大雪铺天盖地而来,他的父亲在这场大雪中去世。一边是离去的父亲等待安葬,一边是积雪封路,生产受阻。刘秉田把父亲的善后事宜安排好后,就匆匆赶到单位组织大家开展义务劳动,清扫道路积雪,待到矿区道路畅通,生产恢复正常,他才流着内疚的泪水回家安葬了父亲。

为了提高原油产能,改善企业经营状况,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刘秉田积极协调扩大开采规模,在碾庄新区进行原油开采。2001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新区勘探开钻。然而,第一口井却是枯井,大家都傻了眼,有的怀疑,有的灰心,有的抱怨。但刘秉田没有气馁、退缩,他从各方面邀请专家多次实地勘探,反复论证,事实证明了他决策的正确性。如今,碾庄、枣园一个个新的采区不断拓展延伸,540多口井遍布山山峁峁、川台平地,黑色的油花奔涌而出,油和煤共同筑起了建设煤矿坚实的脊梁。

辉煌是血汗的结晶,发展是付出的延伸。五年的时间,刘秉田和他的职工们不断创造着奇迹。2001年上任之初矿上只有78口井,年产原油2万吨,产原煤1.5万吨,上缴税金460万元,实现利润300万元。而到2005年,通过他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艰辛拼搏,企业已拥有原油生产井483口,月产能达4.5万吨;年产原煤3万吨,企业资产由资不抵债发展到1.1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产能达6万吨,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税利达8000多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四)

近年来,为了在稳定中求发展,刘秉田在抓好生产的同时,一点一滴地着手解决企业遗留问题。根据400多名离退休职工的要求,矿上决定补发给他们交通费、住房补贴及部分人员的山区补贴和书报费。仅此一项费用就达98万元,同时还偿还遗留集资贷款200万元。对于这些问题,刘秉田认为:“离退休职工曾经为建设煤矿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是建设煤矿的功臣,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不仅过去是,今天也是。他们提出的要求,只要在政策规定范围内,我们都会千方百计解决。”

他按照国家政策,先后多次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截至目前,建设煤矿人均月工资达到了1800元左右,并且购买了两辆大轿车,专门接送职工上下班。购买了工具车,给野外的工人送饭,使他们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优厚的劳动待遇,使职工不断释放着自己的工作激情,为企业无私奉献着。

刘秉田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和万事兴”。他知道,只要全矿上下拧成一股绳,百事皆可成。

矿党委书记、矿长刘秉田(左二)、常务副矿长刘庆光(左一)、党委副书记常尚增(左三)、工会主席赵桂军(左四)一起在生产现场检査工作,研究制定企业发展新规划。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