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翻拍经典:消费时代的商业圈套
近来,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选“秀”搞得沸沸扬扬,《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里的人物翻拍也持续不断,大众似乎对新版与旧版的不同十分关注。其实,无论片子好坏,只要你关注了,你就落入了一个消费主义式的商业圈套,这个“秀”也就成功了。
进入消费时代,影视市场的利益欲求越发明显,影视事业已然转化为影视产业。在这种形势下,影视产品的经济效益成为市场生存的关键。现在我国电视剧整体上被描述为一个投资回报率极高的行业,大体上每年投资20亿左右,通过媒体播放后带来的经济效益大约200亿,但是电视剧投资者绝大多数收不到行业的平均利润,确切地说,只有不到20%?的电视剧投资方是赚钱的,电视剧收视率的竞争十分激烈。在当下的市场形势下,电视剧投资方、制作者不得不学习好莱坞式的“程式化”影视配方模式,选择被大众广泛接受的影视文化经典作摹本,不断重拍、翻拍、模仿,甚至抄袭。虽然后续之作大多数有“续貂”之嫌,但是总有各种痴迷的大众追捧,总是有一定的票房或收视率的保证,因而这种程式化、重复化可以一直持续到大众对其厌倦为止。
文化产品成为经典,绝非偶然。老版电视剧《红楼梦》至今播放700多遍,保持收视率前三位,是耗尽了编演人员3年的时间和精力之后结出的硕果。新版重拍,在市场化的周期效益逼迫下,无论时间和精力都不会投入更多。重拍经典很难再成“经典”。但重拍经典是否成为“经典”对投资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片子拍成什么样子,总有无数的大众去观摩、去比较、去讨论,最终总能保证收视率,也总能保证经济效益。
其实,经典重拍在消费社会是一种无法避免的文化商业行为。消费社会所努力确立的是一套“消费”本位的价值体系。这套价值体系的一个出发点就是消解、消费一切阻碍市场消费行为的经典权威。传统社会的“经典”是不容许反复重构的。当年的8个样板戏,是不能随意更改一丝一毫的。现代消费社会迫切需要消解这种权威的束缚,只有消解了这种经典权威,才能消解传统价值体系对时下的影响。而这一切又是通过“利益”诱感投资者,通过“文化”诱惑消费者,在自觉却又盲目的消费行为中实现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经典翻拍,对经典翻拍既不应追捧,也不应全盘拒绝,社会大众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进行辩证的判断。 (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