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22日
北国周末-生活·服务
03

何种教子方法百试百灵

不少父母都会把孩子非常渴望得到的东西作为自己手上的“筹码”,在教育孩子、训练孩子行为、希望孩子达到要求时当作奖励使用。有教育专家把这样的教育方式称作“交换教育”。

父母们使用的“筹码”通常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三方面。

物质的,如孩子特别想吃的食品,特别想得到的玩具,某些父母还会使用钱作为奖励物;活动的,如带孩子去游乐园,允许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机等等;精神的,如通过讲道理,让孩子知道自己做得对,对了就能得到赞赏、表扬、爸爸妈妈就高兴等等。

不少3~4岁孩子的父母表示,很多时候使用“交换教育”的方式并不是有意识的,孩子的哭闹或不听话常常让父母无计可施,而这个时候拿一些孩子非常希望得到的东西作为他不哭闹、听话的条件交换,通常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在奖励的刺激下,会马上完成父母期望的事情;并且如果用作交换的奖励需要孩子持续做一段时间才能得到的话,孩子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但是,当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们却发现,“交换教育”时有“失灵”,甚至孩子还变得爱跟父母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孩子学会了“讲条件”,父母期望孩子做到的事情反而成了孩子手上的“筹码”。我们不禁深思:是这种教育方法惹的祸,还是父母没有恰当地掌握使用方法和使用频率?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同一种教育方式在孩子3岁时奏效,不代表到了他6岁的时候还适用。“交换教育”该怎么用,看来父母们还得好好揣摩揣摩。 (赵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