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27日
北国周末-发现·文轩
02

侠骨柔肠读简桢

翻开各种台湾诗歌集,总能看到诗人洛夫、郑愁予、纪弦等所创作的诗歌,里面流淌着槐树花香般浓浓的乡愁,飘动着江南那莲花开落的思念,还营造了一个个美丽意象,如一幅江南水墨画轻轻铺展。当三毛、席慕容、琼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浪漫、唯美的风格风靡大陆文坛时,简桢更以一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女风姿冲出宝岛和朋友们以文会友了。

简桢原名简敏桢,台湾省宜兰县人。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佛光山担任佛经诠释工作,后又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编辑。1986年后从事专业创作。散文代表作品有《水问》、《空灵》、《胭脂盆地》、《女儿红》等。这位女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对人生和生命做不懈的求索,显示了与现实精神并存的理性精神的力度。是当前台湾文坛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其作品曾获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台湾文艺奖等,是《台湾文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简桢推崇萧红的“天籁感”,自己在文风上也脱离以往台湾女作家的柔情缱绻,大开大合,有气势又有节制,读她的散文,让人由衷地佩服她的才气与禀赋。

简桢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乡村古朴、圆和、亲切的氛围让她获得更多的是生存的宁静。她的笔触抒情如诗,包容着浓烈的柔情,充分显露出她对土地的热爱与思索。其后简桢背负行囊远离故乡,走进了繁华的都市,领略了生活的另一种滋味。喜欢简桢的朋友非常欣赏其清词丽句,佩服她善于化解古典文字和佛经中的典故为鲜活意象的能力,同时也被她文章中所带出的孤独、柔软、宽容大气的胸怀所感动。就像她在文章里平实的祷告:“不求无风无浪,只希望有多大的风雨来袭,就有多大的气力撑过去。”“生命是一条险滩,临岸徐行虽可以见影,但不如风里来浪里去,感觉活鱼的拍动。”“微笑着看着杯中的花茶一片片撑开,透明的花瓣里水破开的声音很轻微”。

初读简桢的文字,恍惚间感到冷风过处,迎面走来一位着青衫芒鞋,冷面上一双看透风尘的凤眼,一盏笑奤藏花的江湖女子,一抱拳道声:幸会。但随着文字的铺张,我们又似乎看到素心霜面下那颗有着浓烈的爱,那个对爱执著,那个为了爱低声饮泣的痴情女子。爱便是她在《四月裂帛》所说:四月的天空如果不肯裂帛,五月的裕衣如何起头? (陈冬梅)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