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搏击长空 大浪淘尽方显本色
——记延安市劳动模范、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党委书记、厂长李毅
下寺湾采油厂党委书记、厂长李毅
采油厂文艺演出队赴生产一线慰问演出
李毅(左二)和厂党委副书记李兴斌(左一)在生产一线指导工作
李毅(中)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科研开发一线调研
新井投产现场
新闻背景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始建于1987年7月,原名为甘泉县石油开采公司,原长庆石油勘探局将下寺湾油田移交地方后成立延长油矿管理局下寺湾钻采公司,2005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对陕北石油企业重组后变为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企业基地位于距甘泉县城37公里的下寺湾镇,1987年起步阶段产油1090吨,到1989年以后,原油产量逐年迅猛增长,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态势。到2000年一举跨上10万吨台阶,2001年实现年产15万吨的新突破。
经过19年的创业与发展,下寺湾采油厂目前拥有油井4034口,职工2362名,固定资产总额22.62亿元,各种运输车辆设备251台,石油专用设备4000余件。目前,探明含油面积38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012亿吨,动用含量6850万吨。拥有272.1平方公里的含气面积,储量约200亿方,形成了以油为主、油气并举的局面。企业已发展成为集科研、钻采、运销为一体,组织机构健全、生产设备齐全的年产原油近40万吨的中型石油企业。
人物档案
李毅,男,1966年4月出生,大学文化程度,会计师职称。现任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党委书记、厂长,中共甘泉县委委员。1982年12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甘泉县王坪供销社、劳山供销社、县农副公司、县财政局等单位工作。1989年入党,1992年担任甘泉县财政局副局长,1998年兼任农税局局长。2002年10月调入下寺湾钻采公司担任党委书记、总经理职务。先后被省、市、县评为1991年“省财政系统廉洁勤政模范个人”、1994年“地区税收财务物价先进个人”、2003年度甘泉县“十杰人物”和“关心支持武装工作好领导”等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延安市劳动模范。
当我们在历史的长卷中点击“下寺湾”三个字时,擦亮眼球的是她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1935年10月19日,经过长途跋涉的中央红军来到了陕北根据地的吴起镇,从此陕北就成了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斗争的出发点,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也牢固地扎根西北革命根据地。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不久,中央派周恩来等来到甘泉县下寺湾镇,及时纠正了陕北红军正在根据地开展的“肃反”运动,释放了被错误逮捕的陕北红军高级将领刘志丹、习仲勋、王世泰、马文瑞、张秀山等,解除了西北根据地的最大危难。1935年11月6日,在纠正完错误后,中央红军和西北红军在甘泉县象鼻子湾胜利会师,从此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的一页。循着历史的光辉,今日让“下寺湾”走入人们视线的却是石油。石油正承载着陕北革命老区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大任。
下寺湾采油厂就坐落在这块富有革命色彩的土地上。当我们今天关注陕北的发展、关注下寺湾巨变的时候,目光就必须停留在石油以及为石油事业艰苦拼搏的人群身上。李毅这个奋战在石油战线上年轻创业者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从2002年李毅担任党委书记、厂长以来,是下寺湾采油厂发展进入最快、最好的时期。他带领全体职工,紧扣市场脉搏,熟谋企业发展大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励精图治,加快发展,使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02年—2004年,企业完成原油生产48.2万吨,占公司历年累计原油产量的44.6%,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实现税金1.3亿元,缴税金1.2亿元,税利积累2.2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2005年生产原油38.8万吨,同比增长12.9%;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36.6%。今年,他们抓住陕北石油企业重组的契机,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大力实施以科技兴油为主的五大战略工程,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1—8月,累计钻井365口,生产原油27余万吨,占年计划的71%;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66.5%,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勇立潮头搏击长空,大浪淘尽方显本色”。面对这些来之不易的数字,可以看到李毅和他领导的企业职工又创造了新的辉煌。多年来,他就是将自己的人生航标定格在了石油事业发展上,用真实的发展业绩,用青春与智慧,为企业的发展和陕北经济再度腾飞谱写着新的乐章。
一专多能 过硬素质奠基石
自踏上石油事业的征途,李毅深感肩上担子的分量,深信这是组织对他的信任和厚爱,也是对他能力的一次考验,自己只有勇挑重担,埋头苦干,刻苦钻研,快速提高,在思想和作风上扛得硬,在工作和举措上上得去,才不辜负组织寄予的厚望。因此,他把自己的思想建设做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首要任务来加强,以学习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他能在处理大量纷繁复杂事务的同时,坚持用新时期政治理论和企业管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此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从不间断地学习中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并通过做笔记、写体会加强巩固。广泛涉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油田勘探开发等方面业务技术知识,订阅了《现代企业》、《企业文明》、《企业领导》等杂志,积极组织领导班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全面掌握了与企业相关的知识,政治理论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逐步得以提高,为今后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他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性原则强,立场坚定,能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深入学习《廉政准则》和《八项规定》,勤政为公、恪尽职守、爱憎分明、秉公办事,充分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同时,能带领班子成员廉洁从政,学习有关知识,增强了防腐拒变的能力。他为人正派耿直、实事求是,敢于承担责任。他在工作上雷厉风行、一丝不苟,却时常将职工的疾苦放在心坎上,无微不至地关心职工的生活,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和离退休职工家中嘘寒问暖,将组织的温情和关怀送到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在每次募捐活动中,他都能够以身作则,并带领广大职工踊跃捐款献爱心,仅去年一年他个人就向社会募捐3万余元。
多年来,他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调查研究,刻苦学习,用青年人的胆识和谋略,积极探索企业经营管理的新理念、新路子。由于他注重学习,乐于研究问题,才在较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新岗位。他凭着严密、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勇立潮头,以青年管理者的气魄为下寺湾采油厂的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锐意改革 求真务实谋发展
李毅从事财务工作二十余年,经验告诉他企业的发展要上台阶,管理最重要。强化人、财、物、产、供、销的管理,提高资金运作质量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科技创新和资金投入是油田持续发展的奠基石,油田要上规模,狠抓勘探开发工作是得力的措施。
上任伊始,他便积极投身于生产一线调研生产组织情况,及时召集班子谋划企业发展大计,大力调整生产机构,层层分解落实目标责任。他以敏锐宽广的眼光、科学求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强化经营管理,深化企业改革,各项工作均呈现出了新、严、细、实的良好发展态势,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新路子。在机制创新上,公司设立了各职能科室、部,各生产单位按“二级单位”建制,完善承包经营,模拟“二级法人”运行。在人本管理上,他积极倡导“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人才更是我们企业不断腾飞的动力源泉”的思想,并按照干部“四化”要求,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聘上岗制度,真正使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德才兼备的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有效地推进了人事制度的民主化进程。同时聘请外来专家来企业工作,扶植培养内部技术人才,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路子,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昂扬斗志。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坚持多元化分配模式,实行计量工资、吨油含量工资和档案工资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可行的劳资分配方案为实现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源的快速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成本管理方面,以实施“管理年”为切入点,紧紧围绕“降耗增效”主题,大力倡导勤俭办企方针,逐步细化各部门核算模式,效果较为显著。在财务管理上,加强了资金运营的监控,积极推行承兑汇票业务办理,仅此一项为企业节支600万余元。物资管理上,在大中型材料采购中采取公开招标的办法,由企业直接同厂家联系采购,大大降低了中间费用,确保了物资及时到位,批量采购和物资储备为公司节支1000万余元。科技管理上,他深谙科技在油田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在继续坚持实施科技兴油、兴企战略,勘探开发分离,科技和生产同步的同时,不断增加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及技术引进与应用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形成了以科研开发为主线的科技发展体系。在他的倾情主持下,仅2003年挖潜旧井448口,增产原油13563.47吨。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举措,基本形成了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能升能降的分配机制和约束有效的监督机制。实践证明经营管理思路是正确可行的,保证了企业经济健康快速运行。
他在抓好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安全生产工作。他始终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方针,为了切实抓好、落实好安全生产工作,专门成立了人武部、安全科、保卫科和原油稽查队,使公司的安全制度健全,组织得力,措施到位。环保综合治理工作上,坚持“保护与治理并举”的方针,大力植树种草,不断推进美化、亮化工程进程。
兼任厂党委书记的他始终能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将党的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到经济考核范围内。他十分重视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狠抓基层支部建设,完善阵地建设,以建设“四好”支部为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关心职工 依靠职工办企业
“关心职工,依靠职工办企业”是李毅长期坚持的一个管理理念。今年初,在职代会上,针对职工代表提出的改善职工生活环境、提高一线职工工资等14条建议和意见,李毅现场答复,并落实专人限期进行整改。像这样重视和关心职工的事对李毅来说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他要求厂工会要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使之成为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根本,经过不断总结探索,该厂职代会已趋于规范化、制度化,他们在按时召开职代会的基础上,还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坚持厂长负责制与集体决策相结合,并让工会参与到企业日常管理和事务中。
积极支持厂工会推行厂务公开工作,也是李毅依靠职工办企业的一个重要举措。推行厂务公开是增强企业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该厂是1999年延安市首批推行厂务公开工作的企业,在李毅来企业任职后厂务公开工作得到了健康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各方协调联动、工会负责日常工作,纪委、职工参与监督的工作格局,使厂务公开成为企业民主管理中的经常性工作。在公开中,他们对生产经营情况、财务运行、人事任免、职工福利等重大问题及时公开;对业务招待费、材料采购费等敏感问题随时公开,使企业管理等各项工作成为职工群众看得见的“阳光工程”。为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利,让职工享受民主管理的成果,李毅支持厂工会以《企业法》、《劳动法》、《合同法》等为依据,就职工的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生产环境、职工福利等与行政协商,坚持每年续签集体合同。今年工会协调劳资等部门和县劳动部门解决职工工伤事故3起,维护了职工利益;厂工会还与行政协商,解决了职工子女就业18人。
他注重发挥工会在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要求工会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文化娱乐活动。2005年,公司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为切入点,广泛开展了系列“送温暖”活动,切切实实为职工办事、办好事、解难题。先后投资200余万元,改善了采油工的生产、生活环境,对3个采油队队部进行了改建。公司拿出24万元对1450名职工身体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出台了《下寺湾采油厂职工医疗管理办法》,解决了职工就医难、费用报销难等老大难问题,保障了职工合法权益。协调解决了102名职工子女临时就业问题,同时委派42名职工子弟赴延安技工学校培训学习,解除了职工后顾之忧。年底通过摸底调查,给98名特困职工发放慰问金达3万余元,并对退休职工进行了慰问,发放了米面油等物资。职工工资三年连调8级,先进个人达到10级,收入有了较大提高,由1995年末的人均年收入9120元增至2005年的19997元,提高了两倍。养老基金、失业金缴纳人数从1995年末的445人增加到2005年的776人,养老基金缴纳金额从1995年末的56.3万元增至2005年的239.6万元,失业金从1995年末的7.9万元增至2005年的14.7万元。2005年发放工作服3860套,兑现了1996年以来各类奖金700余万元,另外筹集1000余万元兑现了职工集资红利。通过这些举措,真正为职工解决了实际困难。
在李毅的关心和支持下,厂工会在今年建成了职工活动室并投入使用。他们在机关院内配置了健身器材,为职工锻炼提供了场地,职工俱乐部每年都办几场大型晚会,为职工娱乐创造了条件。企业又在基层一些单位重新硬化了职工篮球场,增添了篮球、围棋、象棋等活动器材供职工娱乐。今年厂工会共举办了乒乓球赛、篮球赛各一次;成功地主办了县第四届“石油杯”篮球赛,举办了“八荣八耻”演讲比赛;成立了一支文艺演出队,在五月份深入一线进行慰问演出13场次,为生产鼓劲加油,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广大职工的欢迎,使广大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主人翁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加强,鼓舞了士气,增强了竞争意识、奉献意识。
气魄宏伟 再绘蓝图献青春
李毅在陕北石油战线上是一位年轻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在企业工作的几年时间里,他放眼于我省加快陕北能源基地建设的大环境中,准确把握企业改革及发展的方向,认真学习,勇赶时代潮流,熟悉掌握了石油生产的里里外外,又以他多年财务管理的深厚功底,锐意开拓,知难而进,为企业长足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他把一个拥有1600名职工的中型企业梳理得有条有理,原油产量跨步增长,表现出了过人的管理才能。
近几年,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他时刻注重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科技兴企之路,以超人的胆略和气魄,推动了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的超常规发展。早在2004年初,他就积极组织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共同研究制定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审时度势地将2004年确定为“科研年、勘探年、开发年”,全年计划钻井400口,采油32万吨。他还着手涉及房地产开发、天然气利用建设等项目,逐步形成了“一业为主,多元并举”的战略格局,2004年产原油达到34.3万吨。
2005年,他带领广大职工,抢抓油价持续上扬的历史机遇,以“二次创业”的精神和勇气,围绕重点,攻克难关,大力实施科技兴油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科研项目攻关,坚持勘探与开发双轮驱动,技术工艺与项目研究同步推进的方针,取得了资源面积和商业储量的双突破。继续以裂缝性油气藏追踪与认识和寻找富集油气区为主线,对柳洛峪地区整体开发方案和张岔注采区同步实验区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施,投资180万元对柴窑工区170平方公里做了综合物化探工作;在雨岔芋子湾地区钻出日产达160吨的自喷井,清泉蒲6#井初产达8吨以上,首次在4+5见到了工业油流。全年累计钻新井942口,投产942口,修井5407次,压裂1043次,装吊2.45万小时,焊罐1392个……引进推广新工艺、新技术达6项,挖潜油井420口,累计增油1.4万吨。工作任务之大、新工艺之多、效果之明显都是近几年少有的。2005年,他们累计生产原油38.8万吨,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李毅和班子成员认真贯彻落实延长油田公司勘探开发会议精神,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开采思路,继续抓好科技兴油战略,首先完善了科技体制。对石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集中管理,使地质研究、勘探、开发、工艺、资料、监理在技术服务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各自分工,自成一体,做到了技术管理的精、细、专。其次强化勘探,优化开发。先后在柴窑工区长3层位上取得了面的突破,试油2口,最高日产达到3.6吨;面对后备资源不足问题,采取“滚动开发、优中选优”的科学方法,使开发井初期日平均单产1.8吨,较上年有了大幅度提高。再次,继续实施油田早期注水、整体开发战略工程,加快注水稳产、增产的实验步伐,目前日注水量3400方,增油5580吨;加快石油伴生气的开发和利用,计划总投资1.8亿元,钻井200口,建成日产气50万方的新能源工程,今年已钻井49口,日销售气3万方,累计销售气772万方,为下寺湾采油厂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李毅还带领大家,按照“体制接轨、机制创新”的思路,坚持低成本战略不动摇,不断扩宽降耗增效渠道,逐步向精细化、节约化、市场化、高层次化方向发展。今年1—8月份,累计产原油27余万吨。在依靠科技发展上又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石油滚滚似浪涛,事业发展无止境。李毅同志正以他那博大胸襟和与时俱进的石油赤子情怀扬帆起航,在石油事业这片广袤的大海中遨游,为企业的再度腾飞,为陕北经济的迅猛发展挥洒着自己无穷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