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23日
头版
01

农民工子女为啥进城读书难

·陈鸿·

在中原某大城市,从2003年大幅放松城市入户限制后,数以万计的农民跳过“龙门”入户城市,给城市教育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一些学校班上学生多达八九十人,学生被课桌“卡”着上课,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一年之后,这种深受外来务工人员欢迎的“开放政策”被迫又扎紧“篱笆”。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在目前城市公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外来务工人员全面享受“市民待遇”尚不现实。

据统计,中国1.2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3600万子女。在城市教育资源本身就很紧张的情况下,废弃了各种限制条款后,靠什么保证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能如愿入学?

不可否认,有个别地方政府人为设置障碍,消极对待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问题。但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难”的症结不仅在于“限制条款”,更在于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城市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农民工子女就读需求庞大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问题和矛盾,让城市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教育政策“打折”。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但这样的重视要转化为“实效”,还需要城市管理者认真努力,最大程度地扩充城市公共资源,圆外来务工人子女的城市读书梦。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