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兴化集团
坚持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本报讯 近日,在陕西兴化集团的大会议室,近百名中层干部聚集在一起,总经理王志海在给大家讲述“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的关系。并要求大家要从战略的高度出发,自觉把环保与循环经济工作做好。
兴化集团是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老企业,因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等因素,该集团的黄烟、黑水、二氧化碳是有名的黄、黑、白“三条龙”。“黄龙”,是硝酸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黑龙”,是油造气洗涤的碳黑水;“白龙”,是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近年来,兴化集团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战略任务。董事长王兴若多次强调“不消灭污染就消灭企业”的环保理念。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实施了多个项目,分别在水、气、生产排放废弃物中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的再利用。
从1996年起,企业运用氨选择催化还原法,对两套硝酸尾气进行了有效治理,硝酸尾气氧化氮由原来的2500百万分之一降到800百万分之一以下,虽然每年为此要多消耗1000多吨氨用于尾气治理,增加运行费用200多万元,但社会效益明显。2000年,为解决氨加工的“瓶颈”问题,新上一套硝酸装置,采用国外先进技术,使残留尾气的氧化氮含量仅在200百万分之一以下,远低于环保指标的要求。集团又抓住机遇,采用清洁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以天然气取代重油,又投资6800万元实施“油改气”工程。从生产工艺源头上彻底消除了每年70多万吨碳黑水排向渭河的污染,每年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以上,也精简了脱硫系统,减少了溶液的跑、冒、滴、漏造成的COD超标。“黄龙、黑龙”被锁住,“白龙”也是有气无力。今年,公司又投资680万元,采用电渗析技术对II期硝铵冷凝液中的氨—氮进行治理,现已投入生产系统运行,年可回收氨800多吨,创造效益240多万元。
化工企业是用水大户,兴化集团从2004年就开始运筹水零排放工程的实施。先后建起三套循环水装置,开展了十项节水技改项目,使水的复用率达到96%以上,在产能不断增加的同时,地下水取量反而减少,停掉5台大井,每年节约一次水400万吨以上。先后对联碱分厂煅烧工序蒸汽冷凝液、造气二期169二氧化碳排放空气余热等回收利用,满足厂区一线生产岗位和办公室的采暖。初步统计,每年节约蒸汽价值超过300万元。
本报记者 柳江河 实习生 胡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