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让更多的“学者明星”走上荧屏
最近,易中天、刘心武、阎崇年、纪连海、胡小伟、姚淦铭等一批学者迈出书斋,走上荧屏,在《百家讲坛》、《文化中国》等节目中紧紧抓住妇孺皆知、观众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展开话题,议论评说。他们思维敏捷、妙语连珠、涉猎成趣,既有学者风度,又具备讲演才华。随着收视率的一路上升,他们成了人们非常喜爱的学者明星。
在电视已经成为普及率最高的宣传媒体的今天,让学者走上荧屏,为荧屏注入了新的活力。电视台此举,可以说是做了一件颇具功德的大好事。
让学者明星走上荧屏,净化了荧屏风气。毫不客气地说,如今的荧屏,一些节目的庸俗化、低劣化已经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而学者明星走上荧屏,才是真正的高雅,真正的有趣。这无疑是对荧屏的一种净化。
让学者明星走上荧屏,正确地引导了追星。多年来,青少年一味地追逐演艺明星,有的甚至到了狂热、痴迷的程度。演艺明星不是不能追,而是演艺明星只是在他们那个行业里的佼佼者,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效法的榜样;再说,演艺明星也仅仅是在某一个时期内的优秀者,缺乏长久的影响,狂热地追逐他们并不会有什么理想的结果。而学者明星就不同了,不仅人人都可以效法,而且具有极其久远的影响,因为他们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载体,是才华的容器,可以让我们丰富、聪颖、睿智,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如果青少年都能去追他们,那绝对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让学者明星走上荧屏,能够普及历史知识。前些年戏说剧泛滥荧屏,离历史的本来面目越来越远;即使一些所谓的正剧,也都是竭力为帝王将相隐恶扬善,涂脂抹粉;文坛上刮起的“大话”、“水煮”、“歪批”、“酷评”等糟蹋文学名著的歪风一阵高过一阵,严重地亵渎了文学名著。这些现象都误导了观众和读者,尤其是让广大青少年对于历史人物和文学名著云遮雾罩,不明就里。而刘心武讲《红楼梦》,易中天说《三国》,阎崇年讲《清十二帝疑案》,胡小伟说关羽,姚淦铭讲孔子,纪连海说孝庄下嫁多尔衮,都能理足词盛,头头是道,真正还历史人物和名著人物的本来面目,澄清了历史事实,颠覆了许多误解。
让学者明星走上荧屏,也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学者无疑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但长期一来,他们只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活动,或是埋头研究、著述,或是只在课堂上说经论道,很少为人所知,以至于有一次扬振宁博士和香港影星周润发同机到达东北某地,那里的“追星族”一拥而上热烈欢迎周润发,却问“这位杨先生是唱什么歌的”。学者所遭到的冷落真是令人痛心。如今学者明星走上荧屏,是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用武之地,也是对学者们的一种肯定,一种尊重,一种宣传。人们对他们了解多了,也会去尊重他们,学习他们,这就在无意中提高了学者们的社会地位。
学者走上荧屏,让荧屏面目为之一新,也使荧屏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愿有更多的学者走上荧屏,相信这是众多人的希望和企盼。 (朱耀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