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曹乃谦:我是个乡巴佬
曹乃谦(左)与马悦然
在国内他毫无知名度 在国外他被称为“最可能获诺奖的作家”——在国内,可以说他是个毫无知名度的作家,但在国外,他却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称之为“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之一”。曹乃谦,这位几乎被大陆文坛主流所遗忘的山西作家,在辛辛苦苦笔耕了近二十年后,首部小说集《最后的村庄》近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推出。
打赌走上文学之路
今年57岁的曹乃谦,虽然目前供职于山西大同市公安局,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却是个“真正的乡巴佬”:皮肤黑红、走路像庄稼汉一样大甩着手、步子“摇摇晃晃”,一口带着浓重鼻音的雁北话。
在进入山西大同市公安局工作之前,曹乃谦曾经当过煤矿井下装煤工、文工团器乐演奏员。“我是38岁开始写小说的,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当作家,而且,除了写过一些古体诗词,我从来没有写过什么文学作品。”曹乃谦说。
他说,他以前非常喜欢看书,到他38岁时,家里的书多得除了占据了四个与房顶一般高的大书柜外,连孩子的衣柜都装满了。有一天,有一个朋友到家里玩,看到这种情景后对他说,你的书虽多,但我打赌有一本你没有。曹乃谦不服道:什么书?朋友说,书名不知道,但作者是曹乃谦。于是曹乃谦就和朋友打赌说,这有何难,我现在就写。于两个月后,他把写出来的小说寄给了大同的《云冈》杂志。“当时也不懂什么短篇长篇,写了2万多字,编辑对我说,短篇太长,中篇又不够,删到8000字吧。删好后,在杂志上发表了。”
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看好
1991年,身在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汉学家马悦然,看到《山西文学》上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系列小说中的5篇,喜欢得不得了。将其中的五篇翻译成了瑞典文,并给曹乃谦写了一封信。
“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会和马悦然认识。”曹乃谦说,那天,他接到了一封从《山西文学》转过来的信,由于上面都是瑞典文,他只看懂了自己名字的拼音,根本没有意识到竟然是马悦然翻译了自己的作品。过了一段时间,马悦然再次托夫人给他写了一封信,并将稿费附上。之后,两个人开始陆续通信。
早在1988年,对沈从文作品非常迷恋的马悦然就曾无数次试图说服瑞典学院破例把诺奖授予死去的人,在发现曹乃谦后,马悦然宛如发现了另一个沈从文,对他推崇有加,他不止一次地说:“曹乃谦是山西一名普通警察,但在我看来他也是中国最一流的作家之一”。
2005年10月,已经81岁的老人专程从瑞典来到山西,在山西作家李锐、蒋韵及台湾作家文芬的陪同下,走访了曹乃谦作品中的“温家窑”。不过,曹乃谦说,在他们的交往中,马悦然从来没有和他谈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事情。“我们只谈文学,谈创作,从来没有说过有关诺贝尔奖的半个字。”曹乃谦说他也不会做这种幻想,“只有傻瓜才会这么想。”
(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