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王跃:不想作品成传世之作
读王跃的书很轻松,但体会王跃却并不轻松,需要历经“批判”,体验“浮华”。最近,王跃的新小说《南方浮华》出版,这部被誉为继《成都美女》之后王跃的又一得意之作,故事合乎情理又细致入微,但结局却非常悲惨。三天之后。这本书就开始再版。
在深秋令人微醉的阳光中见到王跃的时候,这位已经有近千万字面世的作家目标相当清晰:50岁前出版50本书,现在,这个目标完成了一半。
王跃开门见山:“我从来不想自己的作品成为传世之作。”写作纯粹是王跃的一种乐趣,一种爱好,这位平素以深奥医学刊物编辑身份出现的作家把写作看作另一种休整,而不是专业作家用来谋生的手段。“传世之作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写作仅仅是“把自己的思想隐藏在作品中,作品只是表达对世界看法的一种载体。”不过,王跃并不习惯用电脑写作,而是用传统的纸和笔,在一张大床上,被书籍资料包围,累了就睡,醒了就写,多半在半夜时分,文思潮涌,汩汩而出。他可以同时写多本书,不同内容的交叉被认为是一种休息和调整,不停的新鲜感带给他激动和兴奋。
王跃的节奏令人称奇,刚刚收到《南方浮华》样书的时候,北京一家出版社又通知下月出另一本书,而王跃的目标是一年7至10本,王跃一个月完成一部作品,被称为中国罕见。他把自己的速度归结为几十年的训练,“每个作家都有爆发期,现在就是我的爆发期。”王跃下过乡,当过兵,开车走遍西藏,跑遍全国,读了大量的书,从小就开始写东西,这是他的资本。“作家不是大学能培养的,是与生俱来的,作家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看法是别人教不会的。”
“书并不是出得多了就不畅销了,形成一批反而更好卖。”王跃有自己的生意经,他的东西首先请一批秘密读者先睹为快,然后放在网上,“如果点击率高,当然卖相好,如果没人感兴趣,就得考虑这本书该不该出。”王跃说,写作首先得考虑市场,为读者写作,不是为自己写作,他很讨厌那种把责任归结为读者不读书的论调。现在,王跃在全国15家报纸上有专栏,为他赚回了不少的人气。王跃的经验就是写书就得研究市场,分析读者的口味;对作品反复构思,题材无把握时宁可不动笔;卖书的时候,先出畅销的、最好卖的。
王跃最早出名是因为他说“疯话”,这位折腾了几十年的老茶客对茶文化领悟至深,也同成都老茶客一样善于“发瘪言”、“扯把子”。《老茶客闲话》、《成都批判》、《教育批评》、《成都美女》、《王跃疯话》等把成都捣腾了一遍,扯人眼球。最近,他又准备捣腾古蜀文化,《三星堆猜想》已经出炉,据说,其中有学术性、有猜想、有文人的论证。不过,最令王跃得意的还是《成渝口水仗》,网上跟贴无数,已经再版六次。(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