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25日

陕西工人报工报视线 岁末缉毒 对话涨价 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感受 漫画 大学生“非转农”要低调 荒唐的培养 来一点心境绿化 银行业务宣传要易懂 不堪送礼者的骚扰 “跑第二”的启示 修桥要有所值

当前版:第A2版:工报视线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工报视线
02

对话涨价

涨咧,涨咧!

2006年末,最热的话题恐怕还得算粮油涨价。虽然记者由于工作原因几乎不直接购买这些产品,可仍旧感受到涨价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吃的东西几乎都贵了,即便价钱不变的,量也还是明显地减少了,究其原因,大伙回答的都是一个答案,涨价咧!

据了解,到11月末,米、面、油、蛋、肉、菜等类商品市场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食用油平均零售价上涨6.7%、小包装面粉零售价上涨2.7%、小包装大米零售价上涨0.3%。除了粮油,只要是跟这些有关的其他商品,价格也开始“比学赶帮超”,竞赛一般地往上涨着价,蔬菜平均批发价上涨13.3%、鲜蛋平均零售价上涨6.4%、肉类平均批发价上涨3.3%。蔬菜、食用油、鲜蛋成为价格涨幅最明显的生活必需品,尤其是食用油价格增幅较大,部分品种增幅达10%以上。在西安的部分农产品交易市场上,5升桶装食用油,每桶也已涨了10元左右,散装油涨到了每公斤8.4元,25公斤袋装面粉也涨到55元。

涨价,市民反映强烈

西安郝家村一家炸肉饼摊前,“饼咋卖?”“一块三!”“这是个啥价钱?”,面对记者的提问,老板头也不抬地说:“米、面、油都涨咧,饼也涨了三毛!”然后对记者说,如果有零钱就给零的,刚把零钱找完,这会没钱找。由于很少备着零钱,记者只好放弃。

记者发现,这段时间不管是饼、蛋糕,还是蔬菜、肉,只要是跟消费者米、面、油相关的、能吃的能喝的几乎都在发生着变化。价格一天不下来,消费者们始终担忧不已,即便价格变动不是非常剧烈,可还是拨动着老百姓们脆弱的神经。

出租车上,记者与司机余师傅聊到最近涨价的事情,他说,“不会还要继续涨吧?我们都是一般的工薪阶层,一个月的钱差不多刚够月开支。而且上有老人,下有孩子,一年娃的学费、家人的医疗、养老都得自己承担,花一毛钱都要算计。再说,粮油这东西又不像别的,就拿坐车来说,我今天没钱走着也能去,可以不坐车。但是,米、面、油谁能一天不吃?一天都少不得,涨也要吃,不涨也要吃!东西光涨呢,工资不给涨,再继续涨下去,我们就真的承受不了了!不过,政府不会让价格涨得让咱吃不起吧!”

涨价,我省各方积极应对

针对近日来老百姓十分关注的价格上涨问题,省商务厅组织人员分赴西安部分农贸市场等进行现场调研。通过调研分析,省商务厅厅长李雪梅说,为了抑制此次生活必需品价格继续上涨,国家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目前,我省出现的价格上涨问题,属于正常的恢复性增长。从省内库存来看,我省粮油储备充足,完全可以满足粮油市场的需求,这些储备随时会积极供应市场,而且各大超市也在不同程度地采购,他们也有一定的储备。所以预计到春节前,猪肉、粮食、食用油价格总体涨幅不会太大,各级商贸企业也已采取了相应措施,确保市场供应稳定。

据了解,除各级粮食储备外,全社会商品粮食库存量为36.4亿斤,全省有规模的粮油加工企业225家,已形成年加工小麦35.2亿斤、大米12亿斤和食用油20亿斤的粮油加工体系。西安物价监测方面的有关人士分析,目前食用油价格已经涨到顶点,后期不会再涨,甚至还有可能会回落。

此外,省物价局要求各地物价部门开通24小时预警值班电话:029-87291127,并安排专人每天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巡视,全面了解粮油副食品货源、需求、价格变化情况。若发现出现脱销断档、排队抢购、价格大起大落等异常,要随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物价部门报告。我省各地粮油等重要商品价格监测也已由每周一报改为每周两报。

面对价格的浮动,纵然有关人员一再说,此次涨价只是“恢复性上扬”,“结构性调整”,“对老百姓影响不大”,但是仍有调查显示,77.1%的人表示粮油涨价已经使他们的“生活压力增大”,“生活成本增加”。或许这样的涨价对收入较高人群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对下岗职工、无业居民、困难职工等城市弱势群体来说,给他们的生活造成的冲击的确不小。

实习记者 孙雅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