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们的富豪作家太少太穷
《财经时报》公布了中国作家富豪榜,引起一片争议。不过,人们似乎都忘记了,这个排行榜,是一份财经报纸报道的财经新闻,反映的是一个产业的利润。如果真从财经角度看,中国的富豪作家,还是太少太穷!
中国大陆的国民生产总值,规模大致为美国的五分之一,按购买力算,是美国的一半多。美国作者的收入是多少?不妨举几个例子。克林顿的自传,签约时是1100万美元,相当于8800万人民币。他妻子希拉里的自传,则签下了800万美元,也相当于6400万人民币。前共和党众议院领袖金里奇,一本书也签下450万美元。JessicaLynch,一个普通女兵,在伊拉克被俘,新闻热了几个月,很快也签下一本书,价值100万美元。这些还都不是职业写手。一些宗教类、励志类、实用类,以及儿童读物,一些按印数分版税的书,则更有利润。一本《达·芬奇密码》全球销量为6000多万,在美国销售2170多万。不算电影改编的版权,仅美国市场,就给作者带来几千万美元的收入。总之,在美国,百万美元以上的出版合同如家常便饭,每年都会有一大堆。突破千万美元版税的书,也并不那么稀奇。
再看看我们传出的作家富豪榜,最高收入者是余秋雨,为1400万,而这是十本书版税的总和。平均下来每本版税仅140万元,相当于十几万美元。印数最高的《文化苦旅》,是320万,相当于40万美元,比起突破千万美元的美国顶尖畅销书,简直是小玩意。而这个排行榜中,上千万的作家只有两位,第25位则仅有250万。换句话说,中国最富的作家,仅有25位能挣过250万。而我们有13亿人口。
如果我们的一件工业产品,利润只是人家同类产品的几十分之一,我们早就叫喊危机了。怎么换了书标准就变?这25位富豪作家的总收入和美国最富的25位作者的总收入比,恐怕远不及人家的百分之一。我们怎么竟觉得他们富得吓人了?
这个排行榜出来后,余秋雨等几个人都出来“质疑”,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事。只有天不怕地不怕的韩寒理直气壮地出来说话,觉得能再挣多点才好。他指出,作家挣的钱,是最正大光明的,无非是印数、版税等几个数字一算而已。至于盗版、瞒印数给作家带来的损失,鬼才知道有多少。
平心而论,中国的书价,不应该说太高。人们不读书,当然和教育有关系。不过,垃圾读物太多,好书太少,也是图书市场不佳的重要因素。那么,好书为什么少?因为我们的制度不鼓励出好书。
有些书可以一挥而就,并立即畅销。有些畅销书不过是名人的副产品。但是,大部分有质量的书,要经年累月地研究写作、出版后才能持续畅销。如果作者把几年的心血都投入进去,但找不到不瞒印数的出版社,对盗版无能为力,如果一本上了排名榜的书也不过带来两万多的版税的话,有多少人还会冒险写书?
当有才能的人停止写书时,社会的创造力就会减退。当市场上缺乏好书时,人们的读书兴趣就会降低,我们离创新社会就更遥遥无期。所以,这个作家的富豪榜实际是一个创造力贫困榜。我们还没有一套制度能够保证出版业的廉洁,保证作家的基本权益。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文化创造力还会继续贫困。
(薛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