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和谐从感恩开始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善于感恩的民族。关于感恩的格言警句层出不穷;感恩思想绵延不绝。《诗经》“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和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儿女对父母的感恩;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兄长对小弟的感恩;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春蚕与蜡烛对主人的感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是古人对劳动与大地的感恩;“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是受惠人对施惠人的深深的感恩!应该说,感恩意识早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骨子里。
但“感恩”作为传统,在今天却似乎没有得到太多的传承。当代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感恩文化?把这一命题置于市场经济狂飙突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中,我们就会发现,这不仅是一个文化命题、社会命题,更是一个时代命题。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组织都有责任和义务。社会组织特别是以企业为代表的经济组织,其感恩诉求一定意义上即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追逐利润确是企业的天性,但利润不应也不可能是获得终极价值的唯一形式,在利润之上还有社会责任。而企业社会责任,又不仅表现为成功创造巨额利润后反哺社会,比如参与支持公益性事业,更表现为对员工的人道关怀以及对逐利之心的自我节制。显然,法士特集团公司深刻地理解了建立和谐企业、形成良好的员工——企业所有者关系的内涵,这也正是其将2007年确立为“和谐感恩年”的主旨所在。
在这里,法士特将感恩与和谐有机地融和为一体。常怀感恩之心会有力地化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的鸿沟。人与人之间相互感恩,相互报答,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富人与穷人会少一份相互敌视;丈夫与妻子会相互宽容;男人与女人会相互欣赏;官员与百姓会相互理解。人对自然常怀感恩,自然就会回报人类绿水青山,碧草蓝天和清新的空气。人与自然的和谐又会反过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人心情舒畅,人人生动活泼正是吉祥与和谐社会的标志。
感恩,对个人来说是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知恩必报的处世习惯;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思维方法,一种管理模式,一种经营战略,一种资源整合的大智慧。
开展“和谐感恩年”活动,必将迎来一个明媚和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