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15日
区县新闻
02

与年轻局长相处的日子(上)

工作中的杨颖刚(左五)

2006年的最后一场雪开始下了,雪不大,但对渭南市东雷抽黄管理局的职工来说带来的却是丝丝寒冷。他们的局长如今已经被渭南市委任命为渭南市东雷二期抽黄建设局局长,虽然现在还在兼任局长,但离开管理局却已成定局,一旦市委确定新的人选,他们的杨局长就不再是他们的领路人了。这样的消息,对东雷抽黄管理局上千职工,怎能说不是一个叫人寒冷的消息?

“杨局长要是不在这儿干了,我也不想干了。”这是一位在东雷抽黄管理局工作数十年的老职工,对记者说出了发自肺腑的话。然而,这句话的前半句,在谈话的两天后,竟然成了事实。

东雷抽黄管理局的工会主席在电话里将这一消息及时告诉了记者,记者不能想象,曾经说出肺腑之言的那位职工,此时此刻的心情。

坐在记者对面的东雷抽黄管理局杨颖刚局长讲述了那时那刻那位职工的心情。他对局长说,如果杨局长需要,我也想跟着。话刚说完,又话锋一转,“唉!我的年龄有些大了。”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东雷抽黄管理局几个离退休干部、职工和一些工作十几年的老职工纷纷对记者说,杨局长确实是抽黄局几十年难得的人才,如果他走了,不仅是东雷抽黄管理局上千职工的损失,更是东雷灌区近40万农业人口的损失。

这位杨颖刚局长到底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能让广大职工对他如此的倍加爱戴和珍惜?在这里,作为一个局外人的记者,觉得下面的些许事例,也许能让大家真正地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抽黄局来了个年轻人

说起2000年渭南市委公开招聘县处级干部的事情,杨颖刚说那件事情确实难以忘怀。当时公开招聘的几个县处级职务中,东雷抽黄管理局局长就是其中之一。在考试过程中,杨颖刚以综合成绩第一的优异成绩荣光上榜。

2000年12月28日宣布,2001年元月2日上班,杨颖刚很准确地报出当时日子。他说,这些日子他永生难忘。

那时的他36岁,虽然有15年的同行业工作经验积累,但相对于曾经工作过的石堡川水库灌溉管理局,这里显得庞大了许多。石堡川水库灌溉面积30万亩,而这里却达97万亩。其它的自然不必说。

“他很年轻,36岁,对于他的到来,大家都持观望态度。”谈起杨颖刚刚上任的情景,工会主席王买江道出了所有职工的心态。

对于这一点,杨颖刚很理解,毕竟是从“小”地方来的嘛,而且又很年轻。年轻往往给人的感觉是没有经验,失败可能就如影相随。

但杨颖刚很自信,他说他有15年的同行工作经验,他是从基层技术员干到工会主席、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并且省委党校一年的行政理论学习。这些给了他无比的信心。

“当然,也有巨大的压力。”杨颖刚说的压力主要来自3个方面:1、经济上陷入困境。当时的抽黄管理局一直以来主要依靠结余的工程建设款供养。2000年左右的几年间,苹果产业出现滑坡导致灌区严重萎缩。年收入只有700万元左右,同时全局在册职工956名,每年经费支出需要1200万元,虽属事业单位,市财政补贴每年仅120万元,年经费硬缺口400多万元,千十号人的吃饭都成问题。2、观念上比较陈旧。几十年来的传统观念让抽黄管理局的职工虽然运作规范,勤于工作,但思想守旧、不开拓,愿意安于现状。3、中层干部年龄偏大,而且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杨颖刚深知,有不少的中层干部,对小灌区的人能否担起重担,都存在担心和怀疑。

更新观念破解难题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必须埋头苦干。”杨颖刚说,那一年,他在办公楼单身住了一年。他的公车那一年就跑了7万公里。

杨颖刚带头深入基层,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全局五大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灌区水源充足。国家划拨陕西省黄河用水量每年为12亿立方米,目前从黄河取水的东雷一、二期工程加起来也没超过2亿立方米。这就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拥有了巨大的空间。在2000年工作总结暨2001年工作安排大会上,杨颖刚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局发展的指导思想,即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进一步调整经营思路,坚持内转观念,外树形象,内抓增收,外抓争项,内重管理,外重经营的方针,实施灌溉稳局、项目兴局、实体富局三大战略,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灌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他们把更新观念作为各项措施的首要一点,提出要树立十个观念,实现十大转变。主要是树立市场意识经济观念,自觉实现从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向市场经济思维方式的转变;树立事业单位必须企业化管理的观念,实现从靠政府包养、靠单位供养,向按单位效益和个人贡献分配的观念转变;树立水是特殊商品的观念,实现从一味通过提高价格保收入,向让利于民,为农民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的观念转变;树立实现腾飞,必须争资立项意识,转变等、靠、看老观念,依靠科技创一流工程……(待续) (视点)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