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02日
北方周末-发现·文轩
02

“画僧”史国良的读书生活

史国良的少年时代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处于普遍的文化饥荒中。他自己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刚刚学会认字就差不多停止了,好在之后自己学会绘画,有机会接触历史文化方面的信息,多少弥补了文化课程的缺失。

1973年之后,史国良开始接受专业的美术训练并开始创作,但是当时注重技巧训练,还是没有补什么文化课,这让他至今感到遗憾。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对老先生们常常提的“工夫在画外”这句话的理解也越来越深:一开始大多数画家主要是学习技能,看的书也是技术性的,但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艺术创作不仅是技术性的,要继续进步,和阅读、和整个人生的积累有直接的关系,“要超越自己的专业、专家的角度,这就和文化积累、修养有关系,而阅读等于是艺术家生命的一种延续方式”。

在他看来,好的绘画和好的文字一样,应该表达一种普遍的感情、哲理,而不是时事性的内容,艺术的主旋律始终是人文主义,而不是一时一人的得势失势。

虽然在国外游学时曾经做过写作方面的工作,也曾经创作散文、评论、小说,但是史国良还是感觉自己太感性,需要在理性方面继续发展,所以他常常说自己的文化积累太少,很希望抽时间系统地把中西经典研读。虽然还没有开始直接读经典,但是他最近读的书却也是对这些经典进行解读的书,比如余秋雨、于丹的书。

史国良说自己读书常常是朋友推荐,或者自己偶然看到买来的。从1980年算起,他印象比较深的书包括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形而上学迷雾》、佛学方面的《六祖坛经》、《心经》。最近,他读的是周国平、赵鑫珊写的历史文化类的书。 (周文翰 郭延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