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09日
北方周末-头版
01

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得出的必然结论。”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河南省委、省政府2005年、2006年分别投入121亿余元、174亿余元,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十件实事。这些实事,件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件件关系社会稳定,件件关系全省大局,对民生的改善发挥了很大作用。徐光春深有感触地说,“实践证明,十件实事得民心、顺民意,有利于坚持科学发展,有利于着力改善民生,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为着力改善民生,河南把今年作为“改善民生之年”。徐光春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多办好事实事,着力改善民生。最近中央对河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着力改善民生。这要求我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从切实改进干部作风的高度,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徐光春娓娓道来。“今年要再办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十大实事,特别是要将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会保障这‘三就一保’问题着力解决好。”徐光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只有解决好“三就一保”问题,才能使改革发展的过程成为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成为实现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过程,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徐光春认为,只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才能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我们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树立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树立亲民、爱民、为民、惠民的作风,并建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长效机制,每年都解决一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徐光春强调说,我们对今年要办的十大实事和解决“三就一保”问题的任务、资金、责任、措施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已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目前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千方百计把各项工作抓得更好、抓得更实,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曹树林 殷新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