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浐灞 “受宠”之路还很长
3月11日下午2:30分左右,省体育场西门口,印有“陕西中新浐灞足球队”字样,车号为陕A00333的浅蓝色大巴静静地停在那里,车内空无一人。当时,这匹“坐骑”的主人——“浐灞”队球员正在球场内热身。“陕A”——俱乐部大巴一改去年“沪”字牌照,说明“浐灞”真正姓陕了。然而,在陕西球迷心中,“浐灞”队要想得到球迷当年对国力队的狂热,俱乐部除了召回“朱永胜”,喊出西北狼口号外,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成绩是球市的基础
成绩好坏直接影响球市走势。可以说,无论当年西安的超白金球市,还是之前成都的金牌球市,无一不是靠成绩聚敛人气的。去年,全国球市只有山东的主场人气最旺,为什么?还不是靠成绩说话!
3月11日,“浐灞”队的第一个主场,3万多球迷前来捧场,可“浐灞”队不争气,竟然1:2输给厦门这样只求保级的菜队。比赛结束后,“滚回上海去!”“以后再也不看了!”等球迷们的牢骚怨言暗示:如果再不出成绩,之后的比赛真要沦为俱乐部的“自娱自乐”!
敬业是应有的态度
在欧洲赛场,不管球队成绩好坏,是否降级,一如既往支持一支球队的球迷比比皆是。可在中国,在陕西,为何少见这类铁杆球迷?陕西球迷的理由是,五大联赛踢球的球员都非常敬业,他们在球场上“都”很拼命,以长传冲吊见长的英超,靠身体说话的德甲都是如此。可我们的联赛,我们的“浐灞”,球迷们讽刺球员比赛态度为“走着进攻,站着防守”。
球迷说得没错,他们花了钱,有理由、有权利看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可他们的这一奢望,一次又一次被球员们闲庭信步似的比赛态度粉碎。其次,“假球”、“黑哨”使球迷们认为,自己花了钱,竟然被当猴耍。可以说,中超这一恶劣的联赛环境,逼得他们不得不离开赛场。
铁杆球迷不容忽视
在中国,看球的没有几个是真正的球迷,陕西也不例外。陕西的球迷大多为伪球迷、不懂球。守门员张晨都转投申花了,看台上还有人说:“陕西的守门员是张晨吧。”比赛现场,把裁判判的定位球说成角球之类的惊人之语比比皆是。为何有这么多门外汉看球?球迷们说,陕西人穷,一场音乐会门票就一二百元,一场球票才20多元,因为它便宜,才选择看球的。
西安“超白金”球市为何会昙花一现?球迷们认为,俱乐部在拉近球员同球迷的关系上力度不足,球迷协会没有在培养铁杆球迷上下功夫。因此,球队成绩不好,球迷当然也就离开了。
消除偏见路还很长
“浐灞”队是典型的南派打法,以技术见长,注重短传渗透。可在陕西球迷心目中,当年国力队的长传冲吊似乎更过瘾。球迷们将2001年国力主场3:4输给大连队的那场比赛奉为经典便是佐证。他们说,国力队球员虽然技术不是很好,可他们都很卖力,能打出气势,看着很过瘾。而“浐灞”队不以力量见长的打法,球迷们便很容易误解为球员不卖力,场面不好看。
“浐灞”是上海的球队,是别人的孩子。这种固有看法,使他们对“浐灞”队的关注远远不如当年的国力。球迷们说,国力电池是陕西企业,国力是本土球队,“江洪、朱永胜、孙峰”等能叫上名字的国力球员是自己的孩子。可对于“浐灞”,一些球迷认为,球员都不认识几个,肯定关注度差。球迷们的这一固有偏见,使“浐灞”队得到其认同的难度很大。
本报记者 薛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