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15日
文娱·体育
04

杨家店出了个张拉鱼

——记宝鸡市劳动模范、陈仓区磻溪镇杨家店村党总支书记张拉鱼

隶属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的杨家店村,曾因一代名相姜子牙垂钓的故事,而名留千古。如今,在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又诞生了一位与共和国同龄的传奇式人物——市劳动模范、杨家店村党总支书记张拉鱼。

杨家店村位于虢镇渭河桥南,有855户3648人,17个村民组,曾是磻溪镇出了名的“烂摊子”。然而,在张拉鱼上任后的十四年间,该村面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社会总产值750多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6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85元,综合实力已名列陈仓区前茅,曾先后被省委授予“省级综合示范先进村党组织”,树为全省农村党组织50面旗帜之一;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示范村、文明村;被市委授予“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而作为该村的灵魂人物,张拉鱼也先后荣获市劳动模范、市级小康村优秀党支部书记标兵、市级优秀党员等殊荣。他的事迹被多家媒体颂扬,声誉响彻陈仓大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张拉鱼是怎样带领着杨家店村,一步步由弱到强,创造了一个个发展奇迹的呢?

一切从头开始 做大经济“蛋糕”

杨家店村虽是个山青水秀的地方,但因种种原因,1993年时却成了负债达40多万的“烂摊子村”,村干部多年没工资,村民的误工费无钱兑付,村民人心涣散,群众生活艰难。就在这危难时刻,共产党员张拉鱼在镇党委的殷切期望和全村群众的强烈呼声中,全票当选村党总支书记。

现实是严峻的,但张拉鱼并没有退却。为了稳定人心,他首先说服家人,将自己多年承包纸箱厂辛苦挣来的几十万元全部拿出来,解决了所欠的外债,补发了拖欠的工资。接着,成立了工作组,对历年来村、组、户间的账务逐笔清理,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随后,他又主持召开各种会议,开展了“群众盼小康,干部怎么带?”的大讨论,广泛听取意见,认真分析研究,并经过深思熟虑,一个依托优势、种养结合、三产并举、全面开发杨家店村的宏伟蓝图,终于让张拉鱼紧缩的眉头舒展开来。于是,他果断出击,抓住牛奶旺销的机遇,规范个体养殖,投资150万元,建成128间牛舍和能饲养300头奶牛的奶牛小区,既为本村群众创造了一个致富的门路,又带动了周围6个村400多户群众发展奶牛产业。张拉鱼还充分利用牛粪资源,投资80万元,建成了沼气生态建设项目,为养殖小区提供沼气燃料,实现了生态养殖和科学养殖。为了搞好农业生产,张拉鱼先后投资143万元,机械平整土地600亩,新打280米机井2眼,架设抗旱变压器3台,专线3600米,整修生产道路2700米,衬砌渠道2930米,输水暗管1000米,在磻溪河道筑石坝2处,使可灌溉农田面积达到90%以上,粮食平均亩产增加了350公斤。另外,他还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先后建成各类果园243亩,果品年产量292吨,增收61万多元……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按照这个思路,张拉鱼以虢镇渭河桥南“金三角”地带为桥头堡,将30多亩沙土地拉土填高,将原农产品市场的商品房全部拆除后移,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占地40多亩的三层商贸综合楼,为发展第三产业架桥铺路。陈仓撤县设区和虢镇渭河大桥加宽后,张拉鱼又及时抢抓商机,先后投资5100万元,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并建成了一个大酒店和120间商品房,很快就招商客户64家,引资2500万元。为了加快商贸物流中心发展速度,他又投资500万元,建成了占地60亩的市场。与此同时,他又对9个集体企业全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对村个体企业全方位扶持,使其由1997年的105户发展到了如今的248户。

由于张拉鱼头脑灵活,善抓机遇,精于管理,才使得一系列项目一经落实,便收到可喜的成果,使集体经济这块“蛋糕”得以越做越大。

优化投资环境 谋求更大发展

杨家店村在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着自己前进的步伐。张拉鱼从优化投资环境入手,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为乡亲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杨家店虽地处川道,但群众生活用水并不方便,为解决这一悬置多年的难题,张拉鱼上省城、跑市里,苦口婆心地游说,终于争取来20万资金,加上群众集资的8万元和他个人垫资的15万元,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就让全村人喝上了梦寐以求的自来水。接着,又打成配套深井两眼,铺设管道16600米,解决了500亩耕地的灌溉问题。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打成216米深的机井一眼,投资46万铺设管道2100米,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吸引来落户企业8家,安置189人就业。

张拉鱼还多方争取资金55万元,启动了电网改造工程。在此期间,他和群众一起每天奋战在工地上。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更换10米以上圆杆319根,新架设高压线路1500米,四品动力线路15500米,新增变压器5台,彻底解决了用电问题……

功莫枉费,这些年,张拉鱼硬是凭着一股造福乡里的执着精神,不求全,唯求实,从方方面面不断突破和提升,使村各项工作年年上台阶,岁岁创辉煌,为杨家店的更大发展拓开了一条昭昭之途。

加强党的建设 唱响文明新曲

经济发展了,村民的物质生活改善了。但张拉鱼也深刻认识到,要建设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一刻也不容忽视。他积极组织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按照党员标准,大力吸收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先进分子,增加党的新鲜血液和活力。全村党员91人中45岁以下的占40名。他们年富力强、思想活跃,挑起了村经济发展的重担。

原杨家店村小学校舍建于上世纪60年代,极其简陋,每年需投资五、六千元进行修缮。2003年在张拉鱼的建议下,村领导班子果断决策,在不向群众摊派一分钱的情况下,由村投资280多万元,历时一年多,建成了配套齐全、现代化的四层教学大楼和教师宿办楼,使该校成了宝鸡一流的农村示范小学。今天与村委会一墙之隔的新校园阵阵歌声、笑起、读书声传来,令张拉鱼感到无比欣慰。

张拉鱼有着卓越的领导才华,更有着澎湃的激情。在他倡导下,村上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先后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660户,敬老模范户300个。杨家店600多人组成的社火队多次在城乡游演,中央电视台曾做过专题报道。村卫生所被市表彰为农村合作医疗先进村,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村风好、民风正,连续15年未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2005年以来,他又以创建“文明家园”为龙头,规划4个组率先建成了“文明家园”,并投入创建资金30万元,栽植绿化苗木3000多棵,建成绿化带510米,安装路灯18盏,初步实现了“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目标……

尾声

“要做事,先做人”。作为“班长”的张拉鱼,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带头遵守各项制度,没有节假日,每天早八点准时上班,经常很晚才回家,为此,没少受老伴的埋怨。但在村干部和群众的心中,他是深受尊敬的楷模。

这些年,张拉鱼始终把自己置身在群众之中,力为民所出,情为民所系。他每年以党总支的名义为贫困户或遭受天灾人祸的农户送温暖,献爱心出手很大方,但自己却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

张拉鱼属牛,在他骨子里也有着孺子牛那种吃苦耐劳、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的品格。虽然在强村富民的事业中,他已拉着杨家店村这辆车负重前行了整整十四个春秋,但他的雄心犹在,锐气不减,只要一投入工作,他就浑身充满了奋进的力量。

近几年,全镇30个村综合考核,杨家店村年年都高居第一名。对此,张拉鱼意味深长地说:“成绩和荣誉对我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为了把杨家店村建成美丽和谐、村强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要再接再厉,勇往直前。” (柳琴)

村党总支书记张拉鱼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