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有趣有用方为好书
书是读不完的,所以,不能不有所选择。但不管怎样选择,读书应该是使人愉快的。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富,说得固然有道理,却也违背了读书的真义。太功利的读书,不仅使人了无读趣甚至了无生趣。所以,在我眼里,书分三等:一等,有趣又有用;二等有趣;三等至少有用。既无趣且无用的就不入流了。
我始终认为,好书是能够引发我们思考,而不是只给出结论的;是能够引发我们感慨,而不是说教的。有趣有用的《三国演义》一定让易中天教授沉思过,激昂过,叹息过,易教授才可以厚积薄发,侃侃而谈,并借“百家讲坛”找到自己广大的粉丝。
以我的口味,一般是不大喜欢一味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们这代人骨子里似乎没有太多的娱乐精神,总觉得文字的东西,虽然犯不着动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但起码应该不至于沦为无聊的消遣和游戏。比如,曾经似乎因为拨乱反正而被重新评价的周作人那些讳言时事说天说地谈吃谈喝的闲适小品。倘若加上背后历史的因素,我甚至不认为周家二少爷这些从容把玩、风雅沉吟多么有趣。而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其兄鲁迅先生。我是热爱鲁迅的,鲁迅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意趣可以让我永远保持一份看取世事以及为人处事的清醒。中国现代文学因为有鲁迅而整个提高了水准,现代人的阅读品位也因此得到提升。
去年《新周刊》的年度图书奖颁给了《80年代访谈录》。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分量是被高估了点,但是该书唤起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文化记忆,而那个年代的理想主义相对于今天的泛物质主义,是难能可贵而耐人寻味的,所以还是属于有趣且有用之列。
再比如,孔子的《论语》之于于丹的《论语心得》。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于丹教授与孔子比肩,于丹只是在说她的论语心得,并且提炼出中国人喜欢的格言警句,以故事和寓言的方式,告诉给今天早已不读《论语》不读经典的中国大众,当然也包括绝大部分读书人。虽然于丹的论语心得在获得大众青睐的同时,也遭受来自各方面特别是学术界的怀疑争议甚至漫骂,但就推动传统文化的民间复苏、学术思想通俗化而言,于丹一定是有功之臣。这样说来,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论语心得》也已经符合有趣有用的好书标准了。毕竟,我们荒芜已久寂寞已久的心灵通过于丹教授,再次感受到了来自我们文化祖先的温暖。 (金丽红)
金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