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如何成为腐败分子的一场盛宴
——透视西安一起1500余万元国资流失案
不法分子借企业改制之机,将包袱甩给老厂,将大面积“缩水”后的国有资产注入“民营”新厂,做出了“老厂不亮、新厂兴旺”的“政绩”。西安亚西光电仪器厂国资流失案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近日,该厂原副厂长刘天荣等因涉嫌受贿、贪污犯罪由西安市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侦办此案的该市检察院反贪局检察官告诉记者,办理这起案件,在打击经济犯罪的同时,还避免了巨额国有资产的流失,保证企业改制顺利进行,这让他们感到欣慰;同时他们也希望有关单位在下属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财务监管,增强资产评估透明度,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民事纠纷”引出贪贿案
坐落在西安市东郊的亚西光电仪器厂是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国有大型军工企业,近年来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亏损严重。2001年底,经有关部门批准,并经西安市中级法院裁定,亚西光电仪器厂进入破产程序。
正当破产程序平稳进行,破产清算小组进入亚西光电仪器厂下属的亚西电器公司进行核资清算时,该公司总经理刘天荣却声称“亚西电器公司是民营企业”,阻止核资清算。随后,刘天荣向法院递交了民事诉状,提供了工商部门给亚西电器公司核发的“民营企业”执照、资产评估报告等证据,请求确认该公司的“民营企业性质”。一切书面材料似乎都证实了刘天荣的说法,法院受理了此案,破产程序暂时被搁浅。
亚西电器公司“企业性质”问题自然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于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等派出专门调查组,深入企业进行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1500余万元国有资产被悄然改姓,亚西光电仪器厂原厂长郭海生、原副厂长兼电器公司总经理刘天荣、财务部原经理马云霞等人涉嫌受贿贪污窝案也随之浮出水面。
1500余万元国资是如何被改头换面的
1997年,刚到西安亚西光电仪器厂上任不久的厂长郭海生提出,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进行改制,于是先投资1500余万元成立了亚西电器公司,任命该厂副厂长刘天荣兼任电器公司的总经理。
接着,亚西光电仪器厂对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正当企业改制紧锣密鼓地进行时,刘天荣却精心筹划下了3步“棋”,将1500余万国有资产一步一步地“缩水”并改姓了“民营”。
第一步,成立空壳公司。以33个自然人和亚西光电仪器厂合资成立了亚西电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成套公司),刘天荣自任董事长。该公司注册资本52.16万元,其中亚西光电仪器厂以设备10.82万元入股;33个自然人以14.7万元现金和从亚西电器公司借用的26.64万元产品(现价值64万元)入股。公司成立后,刘天荣对外宣布成套公司和亚西电器公司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乘机将两个公司搅在了一起,为后面将亚西电器公司的国有资产转入成套公司做准备。
第二步,减少亚西电器公司国有资产评估数额。刘天荣伙同亚西电器公司财务部原经理马云霞等人,利用企业管理混乱之机,对企业作出虚假负债285万元、虚假盘亏124万元的账面处理,虚假支出工资65万元……最终使亚西光电仪器厂投入亚西电器公司总价值1535万多元的国有资产仅被审计评估为160多万元。
第三步,转移国有资产,变更企业性质。刘天荣提出成套公司安置了157名仪器厂原有职工,决定将亚西电器公司的剩余资产用于抵偿这些职工的买断工龄补偿金,而补偿金全部入股成套公司;另外,刘天荣还指使有关人员伪造了亚西光电仪器厂同意将成套公司10.82万元国有股转让给其本人的协议。随后,刘天荣顺利地将成套公司转变为“民营企业”,而亚西电器公司的国有资产在账面上已荡然无存。
抓住伸向国资的黑手
2002年6月,检察机关办案人员进入亚西光电仪器厂,围绕成立亚西电器公司1500余万元国有资产为何大面积“缩水”这一问题,展开深入调查,查清了刘天荣准备“偷梁换柱”侵吞国有资产的行径。
同年6月14日,工商部门根据检察院的建议,撤销了成套公司的变更登记并对该公司出具假证明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6月17日,刘天荣和马云霞同时被刑事拘留。
本报记者 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