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4月20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职工摄影 “摆拍”的记忆 关中影像 边贸小集 职工摄影

当前版:第A4版:北国周末-职工摄影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职工摄影
04

“摆拍”的记忆

我曾在军队里搞文艺工作,转业后又被分配到铁路部门文化宫搞宣传工作。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发现利用摄影搞宣传工作还不错,既能出风头,又能向报纸提供照片,又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从那时候起,我就把照相机作为一个“工具”,成了地地道道的“为政治服务”的“奴婢”。

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我的大部分照片都是将“摆拍”作为唯一模式。

“摆拍”是可以的,但必须摆得自然,从摆中抓拍更好。这种思想对我的影响很深。

一个单位在岗位上班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勤勤恳恳的为党工作的先进人物、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把他们拍下来上光荣榜,上报刊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他们确实做了大量的好事,按理应该在现场通过抓拍的手段,把他们的事迹拍出来进行宣传,但为了配合单位开劳模表彰会得出一个专栏,因为当时没有亲临现场,没有抓住他们动人的现场瞬间,只有拿起相机去现场补拍,把原来的做过的事重新组织,以摆布的方法拍下来。时常为了拍得真实可信,把被摄者和摄影者累得满头大汗。比如,我拍的那张在华山车站候车室题为“开水暖心窝“照片,就是从候车里找到一个陕北农民,再让服务员拿上水壶给老人倒水。拍了好几次,折腾了半天,水壶里的水也倒完了,我还不停地说:”要亲切一点,要微笑着为老人倒水。还让老人举着杯子眼睛看着服务员微笑,闹得老人哭笑不得。又如,为了拍好批判大会那张取名为“批判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那张照片,组织了许多民兵,选定了其中一位女职工为中心发言者。拍了好几张还不理想,由于当时的照相机没有连拍设备,只好让那位女职工辛苦一点,并要求她把手举高点,口号声再大一点,但动作要固定。一次、二次、三次、五次,等拍完了此张照片,累得被拍摄者臂痛腰酸,也累得我自己满头大汗,说起来也好笑,当时的被拍摄者和摄影者都是为了“政治任务”,所以也没有任何怨言。

我照这些形而上学概念化的路子走下去,只能让摄影更凝固和僵化,违背摄影与美学的内涵,而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摄影工具”,或者是拿着照相机的“机器人”。

今天,我把我那个年代“摆拍”的典型照片亮相曝光,让广大摄影工作者,爱好者引以为鉴,千万不要在新的形势下再犯那种老毛病!

(焦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