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11日
北国周末-发现·文轩
02

纽约人的浓浓书情

玛丽·西伯莱西卡每月都要抽空到曼哈顿岛的布莱恩公园读几个小时的书。“伴着朗朗清风,闻闻那沁人心脾的墨香,一书在握,世界尽在心中——这种感觉太神奇了,”西伯莱西卡说。

不论是拥挤的地铁车厢、幽静的咖啡屋,还是繁忙机场候机大厅,在纽约许多地方都会看见手不释卷的读书人:纽约人喜欢以书为伴。

纽约公立图书馆馆员海伦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纽约人依靠书本力量战胜困难的动人故事。

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席卷美国,许多人突然失业。为帮助失业者排遣苦闷、树立信心,纽约公立图书馆于1935年8月在布莱恩公园开辟了一个露天图书馆,取名“读书屋”。不用花钱,也不需要提供身份证明,任何人都可以在“读书屋”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下,失业的人们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随着经济的复苏,人们陆续找到了工作。纽约人从此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海伦说。如今,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读书屋”读书、上网或休闲。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从网上获取信息。华裔大学生李应予告诉记者,她每年至少读50本书,大部分是在线阅读。她说:“阅读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得了知识。”

海伦还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图书馆提供大量电子书供人下载,下载量非常大。她说:“这说明纽约人的阅读方式正在改变,但不管怎么变,纽约人对知识的渴求是不会变的。”

(王建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