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12日
企业新闻
02

“桥粱医生”的情怀

——陕西省先进工作者袁卓亚采访手记

袁卓亚小档案:

袁卓亚,女,35岁,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西安公路研究所桥梁室副主任。她完成了《公路桥梁桥面柔性防水材料的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其中《陕西省高等级公路低路堤研究》获得陕西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了陕西渭潼、铜黄、绕城、榆靖、西汉等十几条高速公路及300多座桥梁的检测和荷载试验。一直在科技一线从事公路桥梁的科研、设计、监理与试验检测,被业内人士称为“桥梁医生”。2007年“五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袁卓亚作为女人,面对事业,面对人生,她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勇气和牺牲,她必须在家庭和事业的两难之间做出抉择,为此她忍痛割爱,把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作为了她人生的最大乐趣。正如一句人们经常说的话那样,“付出总有回报”,辛勤地工作,无私地奉献,袁卓亚在事业上终于获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在她完成了多个科研课题研究项目的同时,她还主持了多项桥梁的检测和荷载试验工作。圆满完成了沪杭甬高速公路18座大桥的病害检测、加固设计及各项检测加固任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就是人们称她是“桥梁医生”的缘故。

采访时,同为女性的西安公路研究所李书记这样评价袁卓娅:“别看袁卓亚又瘦又小,可她心中有一股子常人难以理解的冲劲和干劲,参加工作十四年来,她已经从一个青涩的女学生变成了一个能够独立主持重大课题的女学者,作为一个桥梁工程师,她一直努力着、奋斗着!”

说起袁卓亚又瘦又小,我们在采访中听到了这样的一个小插曲:几年前,在福建厦漳高速公路建设时,袁卓娅作为桥梁工程师参加一个重要的研讨会,与会者看见面前又瘦又小的、又是位女性的袁卓亚连续问道:“你有多大?”见此情景,袁卓娅不动声色地回答说:“你们别讨论我的年龄,还是讨论工作吧!”此后的事实和实践证明,袁卓娅在厦漳高速公路的桥梁建设过程中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才华和特长,赢得了当初“小瞧”她的那些人的尊重和信任。

是的,袁卓亚1989年考入西安长安大学攻读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1993年分配至西安公路研究所。她就在那一年便参与了西宝高速公路的建设,那时条件艰苦,她就和工人们一起住帐篷,白天在工地测量,晚上在帐篷统计,从数九寒天到赤日炎炎,工地生活不但磨练了她吃苦耐劳的毅力,而且也为日后她不断奋进地职业生涯历练了坚强的性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后,袁卓亚走上了设计、检测工作的岗位。她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和对职业的钟情,一个心思地将自己的追求投入到了这项责任重大、意义非凡的工作中去。她曾多次说:“桥梁检测责任重大,必须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负责,须臾不敢怠慢”。

所以,从事桥梁检测到现在已是几年时间过去了,她检测过的三百多座大桥,每一座都做到了心中有数,问心无愧。袁卓亚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无论再苦再难,都要亲自核实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实验结果。这些年来,她的足迹遍布三秦大地的每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现场,在数百座桥梁上留下了辛勤的汗水。从毛乌素沙漠到秦巴山区,从关中平原到汉江河畔,再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袁卓亚这个又瘦又小的女性面对高耸云端的脚手架丝毫不畏惧,面对脚下滚滚而过的江水也不再发抖,她终于克服了一个女性身上与生俱来的弱点,巾帼不让须眉,站在了桥梁施工与检测领域的最前沿……

袁卓亚在事业有所成就的同时,最令人感动的是她作为女人,有一个年幼的孩子和几个年迈的老人,有所有女人面对的难题和家庭琐事;特别是她也曾经是一位病人,曾经因为严重的肾病被医生下过病危通知书,至今在她的包里还装着大大小小的药瓶。有时加班加点或者是长途奔波,她的腿脚会肿的打不过弯来,风吹雨打、阴冷潮湿的环境对她来讲就是致命的,然而,她却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

2002年的最后一天,单位接到府谷县华龙大桥出现变形,请求作检测桥梁承载能力的任务后,这时刚刚大病一场的袁卓亚不顾自己身体极度虚弱的危险,主动请缨冒着严寒北上,从西安到府谷,一路上路面结冰,车轮打滑不说,到了府谷更是要面对零下30多度的严寒,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袁卓娅和同事们还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2005年夏天,袁卓娅带队南下,从杭州到上海,再到宁波,在那个多雨闷热,台风肆虐的季节,她和同事们在沪杭甬这个全国车流量最大的高速公路上,把来自西部的第一支检测队伍的身影和她纤细和娇小的身姿留在了那里。二十多天的外业和三个多月的日夜加班,袁卓娅带队的西安公路研究所成为了唯一一家按照合同工期完成所有病害监测和加固设计任务的单位。而且其质量是过硬的,杭州管理处处长亲自打电话告诉西安公路研究所领导说:“以后只要我们有桥梁检测任务,都要点名让你们去做,因为我们放心袁卓娅,放心西安公路研究所!”

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桥梁检测工作的难度。我们在走访中就见识了这个比建筑工人劳动强度更大的工作岗位是怎么一回事。在做大型桥梁的荷载实验时,他们的工作空间就是在桥体里面,也就是从桥面预留的洞口进入桥梁的箱体里面。这个箱体有个有趣的术语叫“箱子”,监测人员的工作就是在这个箱子里展开的。试验检测工程师们必须在这个“箱子”里工作,吃饭、休息,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没有阳光,没有新鲜空气,尤其是上厕所是件难事,男同志好说,而女人更难,每次下箱子干活,袁卓亚连水都不敢喝,这对于有肾病的她来讲,更是雪上加霜。就连给她看病的医生都不解地问:“你是不是经常憋尿?”

说到这里真是令人唏嘘不已,一个女人为了自己的工作和职业竟然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这就是袁卓娅这位“桥梁医生”令人赞叹的奉献情怀和别样风采! (陕西省交通工会供稿)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