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15日
北国周末-发现·文轩
02

出畅销书更要出长销书

前不久,一位图书市场的经销人员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了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希望畅销书,更喜欢长销书。作为图书市场的代言人,从一个侧面,给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实质问题,即现在出版行业出的畅销书多,长销书少。再深究下去,就是无生命力的畅销书多,有生命力的畅销书少。经销人员的这句话,说得巧妙,说得深刻。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社走向市场,每年要出多少畅销书,可以说数不胜数。这些畅销书有不有生命力,能不能成为长销书,我们通过近几年畅销书的特点,或许可以明白点什么。

靠影视先行而畅销的,如《大宅门》、《大雪无痕》、《康熙帝国》、《省委书记》、《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国式离婚》,《亮剑》、《乔家大院》等。

靠名人效应而畅销的,如赵忠祥的《岁月随想》、倪萍的《日子》、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崔永元的《不过如此》、朱军的《时刻准备着》,还有吴小莉的《足音》、陈鲁豫的《心相约》等。

靠电视台的讲座畅销的,如目前正热卖的《正说清朝十二帝》、《刘心武揭密红楼梦》、《于丹〈论语〉心得》、《易中天品三国》等。

这些畅销书在时间上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各领风骚三五月”。它们的热身效应,就是带动了社会“反腐倡廉热”、“探究历史真伪热”、“明星出书热”等。

这些书,迎合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需要,满足了部分读者的阅读需求,畅销容易,但能否长销就值得思考了。一部作品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能够让世世代代都能够在其中得到营养,受到感染,关键在于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是否具有永恒性。

不难看出,出版社在所出的畅销书中,经济效益考虑得多一些,对其传承能力、延续能力要考虑得少一些。那位图书经销人员的希望是整个图书市场的希望,更是广大理发读者的希望,也是未来对今天的期盼。因此,出版界不要只看重畅销书的热点、卖点,而是要更多看重畅销书的生命力,它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

一句话,出畅销书更要出长销书。

(傅尹)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