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三大顽疾打击无偿献血者积极性
6月14日上午,在西安钟楼邮局户场、西安市中心血站的流动采血车上,护士们正忙着给志愿献血者抽血。
本报讯 “献血倒没什么担心的,可是万一要输血,我还是认为输家人的血最可靠。”6月14日献血日当天,在西安钟楼邮局门前西安市中心血站流动采血点,刚刚献完血的西安市民徐芳对记者如是说。据悉,自1998年实行无偿献血以来,我省无偿献血还存在市民担心用血不安全、工作人员不负责、献血者用血后无法报销等三大问题。
西安市中心血站站长吴强驹说,西安市中心血站的血液是安全的。平时,他们对采回的血液实行两次检查。即用国内仪器检查后,还要用进口仪器进行复检。他透露说,经过两次检查,他们每年要淘汰3%--5%的不合格血液。但受访的市民似乎对血液安全很担心。今年35岁的徐芳在西安一驾校从事文员工作。从2000年开始,她已经累计献血6次,有记录的4次献血量累计1600毫升。按规定,她的献血量超过1000毫升,终生可以免费用血。可当提起将来用血是否就不用发愁时,她却道出上述忧虑。在采访中,认为血站血液不安全的群众大有人在。他们的理由有二:一是自己献血时,切身体会到血站对献血者的体检不严格;二是电视上,报纸上多次报道因输血而感染疾病的负面案例。鉴于上述原因,他们非常担心输血站提供的血浆而染上艾滋、乙肝和梅毒等不可治愈的传染性疾病。
对血液不放心,只是献血者众多忧虑中的一个。不少献血者还对采血站工作人员的不敬业有意见。30岁的蒋先生是一位在西安建筑市场务工多年的外来务工者。从1999年至今,他已经累计献血七八次血。多次的献血经验使他对血站的工作人员不认真颇有微词。他说,去年6月14日献血日当天,他同往年一样,来到钟楼广场流动采血点献血。一开始,工作人员并没有给他体检,而是说他身体没问题,可以去抽血。在他的坚持下,工作人员才给他进行体检。没想到检查后却发现他血压偏高,不适合献血。对此,他建议血站的工作人员应该本着对献血者负责的态度,做好献血前的体检工作。
献血者如此热心,一方面基于奉献爱心,帮他人渡过难关。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自己或家人以后能免费用血,才去献血的。因此,献血者一旦出现献了血,自己或家人用血后,却报销无门时,肯定没几个人会心平气和的。本报2006年7月17日曾报道了《是谁伤了献血者的心》一文。大意为:在西安市临潼宾馆上班的韩永涛,曾于2001年向临潼血站献血200毫升。去年,他父亲因病输血。可等到他拿着医院输血票据到临潼血站报销时,没想到血站已经撤销。此后,他跑了好几个部门都没有结果。对此,吴强驹说,西安市市内(不含六区)献血者,医院用血后,都可以拿着用血票据到中心血站报销,不存在报销不了的问题。可当记者问到韩永涛这一尴尬遭遇如何解释时,他说:“临潼血站属于特例。”本报记者 薛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