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的工资被谁“增长”了
·童大焕·
中国劳动学会7月1日透露,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递增分别为13.5%和12%,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10.3%)、人均GDP(年均增长9.2%)的增长速度,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长的最快时期。
然而如果拿这份报告去街头随机调查,可能有不少人会表示没有感觉到工资上涨给自己带来的福利明显增加,更多的人反而会觉得,不光是教育、医疗和住房成为新时期难以承受的“新三座大山”,就是近期的猪肉价格上涨,就已经成为不少人难以承受之重。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严重不公平状况被淹没在“平均工资上涨”的歌舞升平中!6月28日的《中国经济时报》发表了《十七大前改革难点纵横谈》一文,给出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教据;据统计,2005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
《纵横谈》一文提出目前中国有四大不公;资源配置不公、行政垄断、明规则缺失潜规则必然盛行、歧视弱者。与此同时,中国工人的工资结构也出现了几个令人不安的特点:一是工资增速低于财政收入增幅;二是工资大幅度向垄断企业职工倾斜,“平均工资增长”掩盖了绝大多数人相对收入止步不前对事实。很多地方最低工资和最低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幅度,远低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幅度。
因此,首要的还是打破垄断,尤其是各种形式的行政性垄断与剥夺,包括各种“特许经营”性的垄断与剥夺。其次是建立起完善的保障弱势群体、缩小收入差距的国家计划,确保最低工资和普通员工的工资增幅、社会保障水平的增幅大于同期GDP和财政收入的增幅。这是对过去只顾经济和税收增长的“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