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10日
头版
01

大漠中的“活地图”

——记长采三厂探井管理作业区班长谭强

毛乌素沙漠,位于我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夏天酷暑难耐,紫外线强烈,温度高达40度以上;冬天寒气袭人,温度零下20多度。从当年的11月到来年的5月,飞沙走石,遮天蔽日,能见度只有十几米。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长庆采气三厂的干线巡护工为确保天然气能安全输送到祖国各地,坚持在浩瀚的沙漠中巡护。长庆采气三厂探井管理作业区副经理陈烨在向记者介绍干线巡护工时,特别提到了班长谭强。

长庆采气三厂在内蒙古乌审旗。我们早上8点前去采访,谭强7时许已和工友外出工作了。探井管理区管护着9条输气管线,总长230多公里。干线巡护工的主要任务是维护输气管线的正常工作,防止人为损坏。输气管线大多埋在荒凉贫瘠的沙漠和山区,不少地方都没有路。今年4月,巡护工到刘家庄寻找1958年打的一个探井点,因时间长久,探井的位置已被沙丘掩埋。一般来说,在沙漠中寻找探井要用GBS卫星定位系统,但大的方位能确定,具体到一个探井点,真有点像大海捞针。谭强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翻过一个又一个沙丘,不断修正GBS卫星定位系统提供的数据,终于在一座沙丘下确定出探井的位置。几个人连挖带刨,找到了拳头大小的探井口。

陈烨告诉记者:在沙漠中巡护,没有过硬的技术是不行的,因为迷路就意味着死亡。在沙漠中行走比在陆地上要难得多,沙地松软,两腿就像灌了铅。尤其是翻越沙丘,往往是前进两步就要后退一步,非常吃力。全区共有127口井,一年要在管护的线路巡护两次,一次行程一万多公里。没有坚强的意志,根本就无法完成工作。

谭强在外作业,靠的是丰富的实践经验。许多人尤其是新职工愿意跟他外出,有安全感。他外出巡护,注意观察,尤其是对地形地貌的特点记得相当准确。他和工友们外出经常回不来,只好住在老乡家,饥一顿饱一顿,不少职工的肠胃都不好。

采访本身就是学习。我们没有见到谭强,但想像中的谭强和所有的石油工人一样,穿着大红色的工作服,在浩瀚的沙漠、荒凉的黄土高原上忙碌着。红色就像一把把点燃的火炬,燃烧的是石油工人无私的奉献精神!

本报记者 柳江河 任乐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