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12日
头版
01

心系桑梓报春晖

——记陕西省劳动模范李庙娥

今年50岁的李庙娥是洋县胥水镇老庙村二组村民,她在担任村计生专干和妇联主任时,是一位群众拥戴的优秀村干部。卸任后,她不但自己走出了一条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的道路,还带动、引导全村的养殖业形成规模。

在担任村妇联主任期间,李庙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承包了集体闲置多年的水库,发展养鱼业。经过10多年的拼搏,她的养鱼技术不断提高,养鱼水域面积也由过去的不足30亩扩展到现在的60多亩,年产鱼也由过去的几千斤提高到4万多斤,在当地率先实现了勤劳致富。

2002年初,李庙娥的丈夫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按照村上一家不能出两人在村上任职的规定,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多年的工作岗位。此后,她一心扑到养鱼上。当年年底,她用卖鱼的钱买了一辆车,开始发展立体高效养殖业。她在与村上续签30年水产养殖合同的基础上,又投资5万多元承包了14亩旱地,进行水草套种,在鱼塘边修建圈舍25间,发展种草、养猪、养鸡、养鱼一体化的产业链。仅养猪一项,每年出栏生猪300多头,收入4万余元。发展养殖业的成功,坚定了她带领群众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为了让老庙村以发展特色养殖业为主导,形成“一村一品”。多年来,她用自己的成功经验,鼓励乡亲们发展养殖业。她向大伙无偿提供技术信息和市场行情,耐心讲解仔猪的杂交改良、疫病防治、科学饲养以及牧草种植、秸秆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有时甚至手把手传授经验,现场示范。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她除了帮忙外,从来不忘记为乡亲们播放几张科学养殖的技术光盘。几年下来,她购买光盘就花了2000多元。

除了免费的技术指导外,她的乐于助人也在村民中传为佳话。老庙村一组村民白永兴家里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他农忙之外无所事事,靠打麻将消磨时光。起初,李庙娥动员他养鸡,但白永兴连买种鸡的钱都没有。李庙娥就把自己购买来的小鸡,无偿给白永兴分了500只,让他先发展起来。平时,一有空闲时间,李庙娥就去给白永兴传授养鸡技术,并把养鸡方面的书刊拿给白永兴看。通过努力,白永兴目前养鸡1000多只,年收入万元以上。尝到养鸡甜头的白永兴逢人就说:“多亏了李庙娥,不然我一辈子都翻不了身!”在老庙村,像白永兴这样受过李庙娥帮助指导的不下100户。

通过李庙娥的不懈努力,老庙村的养殖业逐渐形成规模,全村养羊百余只、养牛600多头,养鱼水面达到80亩,养500只鸡以上的有11户,养10头猪以上的有28户。养殖业的兴起,也拉动了村上运输业、饲料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全村人均年收入由未发展养殖业前的780元增长到了现在的1800多元。

本报记者 薛生贵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