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饿饭打工者上门来
7月17日,古城西安闷热异常。在省总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信访室里,上访的职工也比往日显得多,接待来访的工作人员忙得连喝口水也顾不上。时钟已经指向下午一时,工作人员刚刚准备放下手头的工作喘口气时,这时一位小伙子满头大汗地走了进来。
见到工作人员,小伙似乎有点胆怯,低声说:“打工呢,老板跑了,到区劳动监察大队也登记了,但是饭店里的门一直关着,劳动监察部门也没法子。”工作人员告诉小伙可以去找市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听后小伙又问:“走路有多远?”“一块钱的车票就可以坐到,走路大概需要半小时”工作人员说。“我没钱,走路也走不动,我已经三天没吃饭了。”小伙子低着头显出一脸的无助。
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忙给他倒上一杯水,让他坐下来慢慢说。他们仔细地询问起这个小伙子,得知这位小伙子叫王刚,今年17岁,是铜川市红土镇赵家塔村人。去年10月来西安打工,已在四家小饭店做过杂工。今年7月在长安南路一家火锅店打工,店里承诺管吃饭每月500元。没想到刚干了11天老板就跑了,他和工友就天天在店门口等老板,但始终找不到老板。听了这位农民工的陈述,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立即和这位小伙的父母取得了联系,证实了小伙子的遭遇确实属实。于是中心工作人员带着小伙一块去吃午饭,饿了几天的小伙面对可口的饭菜,头也不抬连吃了三碗米饭。
饭后,援助中心的同志又将100元的援助款递到王刚手中。考虑到他的精神面貌不佳,工作人员劝告他先回家,好好修养一段时间,等调整好了自己再出来打工。并将他送到车站,详细告知了乘车路线。7月19日,记者得知此事后,到援助中心采访时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手机响了,正是这个小伙的姐姐打来的,她代表全家向这里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本报记者 毛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