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02日
文娱
04

选秀泛滥 质量下降

中国式娱乐选秀何去何从

湖南卫视与东方卫视2007年选秀大戏《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分别于20日、21日晚在歌迷的欢呼声中落下帷幕,26岁的陈楚生和18岁的井柏然凭借观众投票数的优势,分别夺得这两个选秀节目的年度总冠军。

然而,无论是刚刚落幕的《快乐男声》和《加油!好男儿》,还是《绝对唱响》《我型我秀》等其他选秀节目,都无力延续2005年《超级女声》的辉煌。

作为流行的大众娱乐节目形式,电视选秀在2005年点燃了中国观众的激情;随后却因节目同质化、质量下降等原因消减了观众的信心,也困扰着这一节目形态的良性发展。

选秀泛滥让观众“审美疲劳”

今年《快乐男声》全国总决赛的比赛曾连续三场居全国同时段收视第一,收视率最高的一场达到2.74%,但这与2005年《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高达11.65%的收视率以及冠军李宇春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风光相比,仍黯然失色。

“现在选秀节目多如牛毛,观众都审美疲劳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伟说。

2005年“超女”的成功使得2006年形成选秀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今年《快乐男声》播出期间,也出现了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和江苏卫视《绝对唱响》等几大选秀的同台竞争。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说,观众对选秀关注度下降,除审美疲劳外,也反应了人们远离喧嚣、追求宁静的心理需求。“在这种社会心理趋势指导下,所有浮躁、喧嚣的节目都会越来越没有市场。”

质量下降削弱平民选秀魅力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说,选秀节目质量下降,体现在选秀的性质有了变化。

“选秀的核心卖点是公众参与。但为追求短信效益,观众投票已经变质为选手之间的金钱比拼。”苗棣说,“现在还有了投票公司,依靠刷票得来的票数与观众感受关系不大。”

湖南卫视副总编辑、总编室主任李浩说,在美国,像《美国偶像》这样的节目最多只有一两个,所以观众总有很强的新鲜感。同时,中国观众比较喜欢有意外、惊喜和落差大、情节性强的节目,因而《快乐男声》赛制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在苗棣看来,中国选秀节目规则多变,是中国电视和电视人整体心态浮躁的表现。“一个节目成功了,意味着它的样式已经大致成熟,不需多加改变。”他说,如果电视制作者在实际操作中不考虑好节目的目标、方式和规则,对比赛本身的严肃性不利,也会让观众对节目失去整体预期。

苗棣认为,越来越多的专业歌手参加选秀和“选秀专业户”的出现,也让平民选秀的新鲜感有所降低。

市场秩序和体制有待完善

“如果中国的市场秩序能够更规范,有品牌、有实力的选秀节目就能走下去,而其他的选秀会随着竞争慢慢被淘汰。”龙丹妮说,“让市场说话就行了。如果明年《快乐男声》只有500万元的冠名权收入,只有2000人报名,还有谁去干这事?”

选秀节目的泛滥使得国家广电总局出台限制,要求所有选秀节目上星播出时间不超过两个半月,选手必须年满18岁。

“中国对电视节目样式缺少知识产权保护,不仅选秀,所有节目都如此,只要一个火了,几十个、几百个都蜂拥而至。”苗棣说,“中国电视制作和播出单位体系庞杂,模仿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没有法律规范。”他告诉记者,在美国,电视节目总量少,质量精,每个节目的成本和收益都较高。而中国电视媒体是大分散、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模式,不利于好节目的成长。 (秋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