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21日
社会
04

夫妇俩厌倦商海纷争携80万元进山当农民

因向往田园生活,重庆渝中区一对高学历年轻夫妻抛开一切,到偏远山区当农民种菜。

两年前,肖建勇根本没听说过双泉乡,更不会想到,自己竟会和这个海拔1300多米的偏远山旮旯结缘。7年前,他还是解放碑某电脑公司的经理。

大学毕业后的几年商海生涯,让肖建勇和李华娟感到心很累。“纷争太多,大多唯利是图。”在电脑公司仍大笔盈利的时候,二人果断地退了出来。

两年的休息影响了他一生,进山当农民的想法就是这时萌发的。

进山当农民种菜,房前屋后养些鸡鸭,再修个池塘养鱼,闲时钓钓鱼,和妻儿一起林间漫步,在山上呼吸清新空气……回重庆后,肖建勇向新婚妻子描述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生活的场景。得到李华娟支持后,他便决定以种植高山反季蔬菜为依托,用“订单农业”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

夫妻俩带着积攒的80万元,从渝中区搬到了瓷平坝,花近50万元修建了两个可容纳80吨蔬菜的冻库,又在山腰筑起了自己的小窝,从此开始了农村人的生活。

8月12日,记者在瓷平坝看到他们的小窝简陋得不能再简陋——里外墙是裸露的空心砖,地面凹凸不平,窗户没玻璃,只用塑料薄膜遮挡呼啸的山风。卧室里,衣服、被褥用麻袋装着堆了一地;楼梯没扶手,一岁多的女儿正扶着墙,在爸爸搀扶下蹒跚着下楼;楼上天花板不停滴水,塑料桶已接了半桶。这里唯一的娱乐就是电视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夫妻俩承包了700亩农民闲置的土地,雇当地农民全种上萝卜,成为渝东南面积最大的蔬菜基地。

去年,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萝卜产量减少一半,肖建勇所有投资血本无归,还倒贴30多万,连农民的工钱也发不出。无奈,他找朋友借了20多万,又忍痛卖掉了位于渝中区南区路的、价值32万的商品房,总算付清了村民的工资。

今年,肖建勇借债30多万种了500多亩以色列辣椒。他们万没想到,今年又遇上百年不遇的大暴雨。

因为雨水太多,原本能长到80厘米高的辣椒普遍不足20厘米,原本亩产三四千公斤的辣椒估计产量不足一半,但夫妻俩仍给村民们定下了每亩600元的保护价。

虽然有时也担心自己的田园“乌托邦”无法彻底实现,但肖建勇和妻子觉得满足。对他们来说,这泉水、这风拂过山林的声音,甚至这鸡粪鸭粪的臭味,都是那样亲切。“虽然历经挫折,身陷困境,但我们已和大山里的一切有了感情。我们一定会成功。争取在这里过上真正的、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周立 陈启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