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31日
区县新闻
02

保护与发展共进 促进可持续发展

长青保护区引进WWF项目调整社区产业结构

本报讯 家家用上节柴灶,枣皮林下种天麻,庄稼地里长黄姜,河里养上细鳞鲑,牛羊成群河滩跑……发生在WWF社区共管示范村——洋县华阳镇板桥村的这些新鲜事,正悄然改变着当地山民世代沿袭的生产生活习俗。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正在实施的秦岭保护与发展共进社区项目的一个缩影。

地处秦岭腹地的洋县华阳、茅坪镇有11个行政村与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特别是板桥、县坝和九池村直接与保护区核心区接壤。保护区及周边社区集体林是国宝大熊猫的密集分布区,在秦岭大熊猫保护中处于重要地位。但受社区经济以及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以采伐、狩猎和农副业生产为主的资源利用缺乏可持续性,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社区经济状况跌入低谷,农户收入下降50%。加之野生动物危害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村民迫于生计,掰笋、割竹、盗伐、偷猎活动频繁,甚至非法进入保护区内安夹下套,严重威胁着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也给村民的长远利益造成损害。

长青保护区十分关注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从2000年起积极引进WWF秦岭保护与发展共进项目投资30余万元,已确定板桥、县坝和九池三个社区共管示范村,并先后实施了基于保护的社区发展项目和社区联合参与式保护项目,这也是WWF在陕西投资的社区可持续发展首批试点项目。项目涉及细鳞鲑养殖、改建节柴灶、资建粮食加工厂和经济发展小额信贷等非资源消耗性项目,帮助试点社区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和利用,促使社区群众转变观念,提高了生态保护意识。其中以扶持种养业为主的经济发展小额信贷共投放资金11.192万元,扶持农户62户,扶持种植、养殖业发展项目19个,预计项目村人均增收50元以上;援助6万元改建节柴灶150户,每年可节约薪柴75万—105万公斤,相当于每年节柴灶用户增加了一头育肥猪的纯收入;农电扶持3.15万元使洋县北部高寒的山区告别了煤油点灯的历史;资建的九池医疗站解决了山民就医不便的问题;结合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援助荒山造林和竹林改造400亩,直接增加了村民收入,又促进保护区外围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今冬明春,还将资建三个社区粮食综合加工厂、扶持农特产品收购站,以解决项目村群众农副产品加工、销售难问题,并设立保护奖励基金建设社区保护体系和反偷猎网络。WWF保护与发展项目的实施,将在长青保护区周边逐步建立和推行一种与社区和谐发展共同促进的新模式,来促进秦岭大熊猫保护事业和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目标。

本报记者 柳江河 通讯员 王建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