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证券公司发动大学生炒股
高校教师呼唤降温
海口一证券公司近日在高校开展“扫楼”式宣传,为在校大学生免费开户,大力支持学生炒股。此举引起高校师生热议。
校园新鲜事:
证券公司“扫楼”为学生免费开户
海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小段今天向本报报料说,大学生炒股,原本已不是新鲜事,此次由证券公司大力促进,为学生免费开户,学生炒股热度更是持续高涨。
特别是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的学生,全宿舍乃至全班同学皆成股民。
“今天股票涨了没?”这是在校大学生最喜欢谈论的话题。
记者在高校采访学生炒股现象时,每一位受访者都能随机推举出同宿舍或同班的很多位“股民”。
小楠是海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学金融专业的他在大一时就热衷于股市,他一有空就上网浏览股票信息,对报纸上的股票分析认真学习研究,并在大学二年级时买入了一只前景看好的能源股。他不想拿父母辛苦挣的钱做“赌注”,炒股用的本金是他在假期打工挣来的。经过几年的折腾,小楠投入的4000元,终于涨了600多元,虽然这些钱并不多,但小楠说他对自己很有信心,会继续投资下去。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们炒股本金的出处可谓五花八门,有人把生活费搭进去,有人拿家里支持的钱炒股,有人拿自己平时做家教、假期打工挣的钱炒股,也有学生拖着不交学费,拿学费来作为炒股本金。
大学生炒股是否有益于个人成长?各界人士观点不一
正方观点:在校期间炒股是一种经济实践
“两年前我们班只有几个人在炒,现在队伍壮大了。股市走牛是一方面,最主要是我们将来要投身于这个行业,当然需要实践啦!”海南大学经济学院大四学生小李告诉记者,“快毕业了要开始规划未来的职业了,我们班不少人想去证券公司工作,在校期间的炒股‘实践:是很重要的。”
有人认为,越来越多象牙塔中的学子们进入股市,将使股民的整体文化层次得以提升、使股民的队伍更加理性,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反方观点:大学生群体不适合炒股
对于证券公司发力助大学生炒股现象,海南大学经济学院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授说,对于“大学生究竟能不能炒股”这一问题,目前我国法律上还没有明确规定。关心财经,关心国家经济发展,原本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是,在校学生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根本谈不上有闲钱,很多炒股的学生是把学费和生活费押在里面,炒股赚了还好,如果亏了的话就会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股市是诡异莫测的,对于心智尚不完全成熟,家境又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实在是输不起。这位教授谈到,在校大学生炒股之前先要考虑考虑以下几个问题:自己是否输得起?输了是否能承受得起?炒股是否会影响到学习?
部分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应该抓住时光认真学习,积累一定知识基础,毕业后再炒股也不迟。
(许欣 龙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