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自主创新助飞天
·李斌 吴晶晶·
26日9时41分,我国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第一幅月面图像。这一刻,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正式跨入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国家行列。尤其令人自豪的是,这项完全由中国人独立开展的自主创新工程,标志着自主创新战略正在推动中华民族飞得更高更远。
空间科学领域的自主创新,推动了我国基础研究的深入,推动了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探月工程中需要突破远距离数据传输、人工智能、自动化加工、空间核电源等一系列关键新技术,涉及诸多新领域。这些新突破,将推动一大批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
从“两弹一星”、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到“嫦娥一号”工程,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催生了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探月工程立项后,数千人的研制大军投入其中,一大批年仅30岁至40岁的业务骨干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希望之所在。
自主创新让中国具备了与世界科技发达国家进行平等对话与合作的资本。在月球探测领域,我国对外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包括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合作开展有效载荷的研制和测试、共享探测数据等。
党的十七大不仅再次明确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并且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把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探月工程的成功再次昭示我们: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只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们就完全能够在高科技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华章。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使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才能成为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