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13日
交通新闻
03

民间工艺要发展贴近大众是出路

马勺脸谱,千阳刺绣,华州皮影等我省民间工艺濒临失传危机,要么缺少传承人,要么缺乏市场,要么无法形成规模。在提倡人人创业,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要挽救我省24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群众致富,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等问题,有一个出路可以考虑,那就是为传统民间工艺注入现代元素。

尝试:马勺脸谱加入奥运元素

在我省首届创业博览会上,8岁的小学生陈晨(化名)拉着爸爸的手要买一个有北京奥运标识的红色马勺脸谱。吸引陈晨眼球的西府民间艺术瑰宝——社火马勺脸谱出自宝鸡农民景小明之手。今年8月份,他在制作马勺脸谱时,试着加入奥运元素,脸谱的额头画着奥运五环,鼻子用一个皇冠和北京奥运图案代替,正好形成一个奖杯,寓意争金夺银。下巴是一只老鼠图案,暗含明年是鼠年。改进的马勺脸谱刚出现,就受到购买者的喜欢。销量是普通脸谱的几倍。有的代理商甚至只代理这一种脸谱。

博览会上,前来商谈代理的冯先生也对景小明这一创意叫好。他建议景小明在保持马勺脸谱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大胆改进脸谱图案,诸如:加入姚明等文体明星图像,注入奥特曼等卡通图案,通过各种创意丰富脸谱颜色,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人群的口味,以此提高销量。

瓶颈:千阳刺绣缺设计人才

“千阳刺绣”是我省宝鸡民间手工艺品。刺绣产品童鞋、枕头等实用品广受欢迎,百花帐、孔雀灯等装饰品在港台和东南亚很畅销。创业博览会上,“千阳刺绣”协会会长、鑫兴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发起者杨林转带着他们的刺绣前来寻找商机。杨林转自1984年起,从事千阳刺绣,后来带动全县农村妇女从事这一千阳手工。“除了产品卖不上价钱,利润比较低外,就是缺乏专业设计人员。”杨林转说,没有专人设计新样式,产品没有创新,需求量有限。

创新:挽救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华州皮影是我省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可如今面临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危机。仅有的两位艺人,唯一享受国家津贴的演出大师潘金乐已80岁高龄,另一演出大师魏振业也76岁高龄。在皮影雕刻上,今年以来,受机器雕刻冲击,手工雕刻出现严重地销售滞涨。皮影以上等牛皮为原料,经刮、磨、刻、染、熨、缀等20多道工序手工精细制作而成,成本70元左右。可机器雕刻的皮影成本很低,只卖三四十元,甚至十余元。

机器的规模化生产冲击了皮影雕刻市场,如何确保这一民间工艺不被失传?我省一经营华州皮影的公司副经理侯贷说,他们正在尝试皮影雕刻的创新。目前,他们已经尝试雕刻了嫦娥奔月,福娃等新的皮影种类。下一步,他们还将尝试取得文体明星的肖象使用权,雕刻明星、卡通等大家喜闻乐见的品种。

无独有偶,咸阳市“五陵塬”黑陶设计者刘纪荣也认同让现代气息融入黑桃制作,扩大消费群体的经营策略。目前,他经营的黑陶有上千种,造型为虎符等传统品种。大多作为馈赠礼品,普通消费者很少购买。两年来,其经营收入仅10余万元,销量不甚理想。

可以说,我省的剪纸、刺绣、木版画和麦杆画等2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多多少少存在失传危机。因此,拓展他们的品种,使其适合现代人的口味,有了市场,自然就能保存和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杜娜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