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创新拓宽市场路
——记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公司索具车间调度蒋刚强
2003年初,为了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公司钢管机械分厂决定依托公司生产钢丝绳的优势,开发高附加值的吊索产品。起初,分厂先后抽调了几名同志从事吊索试制工作,但由于困难太大和工作太苦太累等原因,都没能坚持下来,使这项工作陷入了停滞状态。时任钢管车间准备矫直班班长的蒋刚强临危受命,被选派到吊索班担任班长。
说是班长,其实全班只有他一个人,生产设备仅有一台500吨压力机,且没有任何生产经验。吊索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方法当时仅为外国人所掌握,国内尚无厂家生产。分厂有加拿大专家来公司指导钢丝绳生产技术时留下的一根样品,蒋刚强如获至宝,找来样品反复观察,细心揣摩,苦思冥想,极力思考着制作的原理、方法和技巧。他小心翼翼地将样品拆开,为了避免拆开后无法恢复原状,先拆开一小部分,然后编结恢复成原样,如此拆了编、编了拆,反复练习,直至熟练为止再进行下一步。那段时间,为了练习编结技术,他像着了魔一样,回到家里双手还不由自主地在胸前比划着动作。在练习当中,他嫌戴手套不方便,干脆光着手操作,吊索拆开后四处伸展的钢丝头就像一个个锋利的猫爪子,经常将他的双手“抓”得血迹斑斑,他硬是忍痛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较短时间内,蒋刚强就熟练掌握了吊索编结技术,生产出了合格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分厂积极研究开发新产品,不断增加吊索产品的种类、结构和规格,扩大生产范围和规模。在此过程中,蒋刚强善动脑,勤钻研,常动手,多试验,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生产和技术难题。一次,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急需一批旋挖钻机吊索,在对产品进行拉力试验时,吊索铝套端口出现裂纹,不符合技术要求。经过反复思考,蒋刚强果断提出加长铝套,对加长部分不进行压制,以增加铝套的张力,试验后果然取得成功。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此时,用户提出对吊索尾部进行热塑的要求。开始他们利用车床将吊索两端固定后,对尾部进行预热旋转,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蒋刚强猛然想起自己以前在小炉班工作时钢管缩头的原理,提出利用缩头机压缩绳头的想法,经过试验再次取得成功,圆满完成了生产任务,确保了按期交货。
一段时间,由于吊索产品质量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开拓。为此,蒋刚强心急如焚,迅速组织员工成立了QC质量管理小组,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找对策,开展质量攻关活动,稳定和提高了产品质量,重新赢得了用户的信赖,订单纷至沓来。近年来,他们先后取得了五项大的QC成果,其中《改进吊索制作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缩短拉力试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两项QC成果,先后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一、三等奖和公司一等奖。
随着吊索产品在市场上的供不应求,2006年3月份,分厂专门成立了索具车间,蒋刚强也由班长升任调度,协助车间主任负责生产组织协调工作。目前,其索具产品不仅畅销国内石油、冶金、煤炭和运输等行业,还远销澳大利亚以及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从2003年的17万元猛增到了2006年1—11月份的2160万元,创造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公司和分厂新的经济增长点。 (王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