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4日
北国周末
01

“史上最牛”频现是一种阵痛

又见“史上最牛”——去年12月28日,在吉林长春市西朝阳路某银行柜台前,一名男子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我取一分钱,这卡里有2900多元钱,我要一分一分取出来”——在网上,该男子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储户”。(见2007年12月29日《新文化报》)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见到了不少“史上最牛”,它折射出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史上最牛”的产生大多是无奈的。因为不少事例表明,真理似乎总是“掌握”在一些部门和行业手里。如这位“史上最牛储户”表示:“我没有精神病,我就是对有些人的服务不满意,不仅要取,下周一我还要来存,反正我有的是时间。”若不是气愤到了极致,谁会采取这种“杀敌1000、自损800”的做法?

诚然,对服务的不满意可以采取投诉等方式,可问题是,100次投诉有几次能见成效?再者,投诉的过程往往既艰难又漫长,到最后也不一定能得到满意说法。

如此现实下,一些人开始采取非理性的办法求得问题的解决,至少期望此举能给对方一个教训。试想,一个“史上最牛钉子户”大大推进了《物权法》的深入人心。同样,一个“史上最牛储户”应该也会让银行认识到自己的服务有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一些公权部门还是一些垄断行业,是公众的压力逼着它们提升服务水准,尽管这一过程让我们大家不太舒服。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转型不仅表现为经济从计划向市场的全面转变,还表现为服务理念与国际惯例的全面接轨。转型的未来应该是美好的,而身处转型期之中却多少有些痛苦。这集中表现为某些公权部门运用手中的权力,攫取公众的财富;垄断部门运用手中的资源,挤压公众的生存空间。

公众不肯默而忍之,因为那既不符合今天民主法制建设的大势所趋,更可能造成自身权益的更大伤害。而合理投诉,见效太慢,且未必有结果。这无疑给“史上最牛”的粉墨登场提供了广阔空间。

“史上最牛”的出现,终究是社会之痛。历史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有句名言:“历史是会重复的——但决不是在同样的水平上;如果所说的事件具有历史重要性,如果这些事件对社会有着持久的影响,就更是如此。” (毛建国)

放大 缩小 默认